美感與設計課程

耳機,不再糾結!零錢,不再流浪!

核心概念
  • 包浩斯學派(Bauhaus)的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把摺紙視為設計的基礎,經過「摺疊」(folding)將紙張從平面帶到空間的技巧
  • 練習「部位-外觀-細節」的構造美感觀察,與探索設計解決問題
美感知能
  • 文具書衣書套、單字卡、紙張收納形式資料夾、書本裝訂
  • 生活物件零錢包與整線器觀察
  • 切割、折疊及接點組裝技法
  • 黏貼組合與縫製技巧

課程概說

構造是物件與物件之間接合的方式,構造無所不在。本課程透過觀察的覺知能力,去發現生活文具與物件收納的構造元素。積累學生以 「構造的眼光」觀看對象物的經驗,進而融入生活應用對生活有美感受。例如:書衣書套、單字卡、紙張收納形式資料夾、書本裝訂、書包與錢包或鑰匙圈關係。進而探索分析收納紙張設計考量摺疊基本設計技能,維持整體黑、白、灰的統一,或是線條、圖案的一致性,期以產生「美」的感受與體驗。
實作練習原子夾或彈簧夾、扣夾,讓學生練習接合過程紙張所使用的工具與設計應用適切性,結合構造是物件與物件之間接合的方式的實用性,並考量材料的耐用度,運用折疊幾何設計並練習接合方法(黏、縫、打結、嵌合、釦卡……)延伸至收納線材或物件(零錢包、鑰匙圈、集線器、書套……)。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用運用於「任務-部位-外觀與細節」的設計重點,欣賞生活中構造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 遇到的問題(線上教學):

因疫情關係,僅能透過線上Jamboard是由Google開發的互動電子白板,討論對於構造拆解與觀察,而線上課程中因無法實際操作物件練習,或運用摺紙與組合討論其構造變化,而造成課程延宕,目前僅能調整為透過觀察市售商品分析其構造零件。

  • 耳機設備與時間關係:

因耳機設備開發速度快與藍牙技術成熟,造成同學多數使用藍牙耳機設備,並無收納線材之需求,導致需彈性調整為收納盒概念亦可調整為零錢收納等功能性。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1.觀察書包拆解接合(Design Ahデザインあ) 2.觀察生活中物件單字卡、附夾板、資料夾,整理出「任務-部位-外觀與細節」之美感。 3.聯想發散還有哪些物件?

  • 02
    第二堂

    觀察老師準備「部位-外觀-細節」的構造,結合思考策略:曼陀羅思考法,紀錄美感觀察紀錄。

  • 03
    第三堂

    1.「部位-外觀-細節」的構造,設定為紙張關聯性。 2.固定紙張方式探索: 3.原子夾、打孔器、黏膠、夾子收納觀察其差異。

  • 04
    第四堂

    運用摺紙造型、裁剪版型設計固定構,製作能夠解決零錢與線材收納問題。

  • 05
    第五堂

    滿足錢包或集線器功能上的需求,確保布料或紙張物件用合適的方式組合。例如:縫製、黏貼、釦(四合叩、原子丁)。

  • 06
    第六堂

    1.透過同儕的觀摩和欣賞,表達設計理念與靈感來源。 2.聚焦於「任務-部位-外觀與細節」的設計重點。

呂郁芬
花蓮縣立東里/富北/玉東國民中學 教師

目前任教於花蓮縣三所國中:東里國民中學、富北國民中學與玉東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