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順應國中年紀的孩子重趣味、喜歡挑戰的特性,在課程之初先進行紙木屐鞋底的承重實驗,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感受力學的作用;接著分析鞋底的紙管結構造型與排列方式及生活中的經典案例,讓學生明白講究比例均衡的結構設計,能展現出力量的美感。有基本概念後進行應用練習:先讓學生使用童軍工程組合模型熟悉衍架結構和綁繩結的技術,然後與特教班協調合作,在有機菜園中搭設符合他們需求的爬藤類作物棚架,實踐運用結構的工藝智 慧,並且利用完成品種植農作物,融入生命教育。在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結束之後,期待棚架結構仍可以繼續使用,不致浪費材料,創造雙贏!
美感預期成果
- 能體會結構中的抗力作用。
- 明白講究均衡的結構設計。
- 運用適當的結構方式製作穩固且具有美感的工藝品。
- 透過體驗活動認識農耕,引發學生對農夫的感恩之心。
- 發展對於建築與結構物的品味,提升美感素養。
課程規劃
-
01發現結構中的抗力作用
1.認識鞋子的構造。 2.學生丈量自己腳掌的尺寸,運用瓦楞紙製作紙屐的中底。
-
02明白講究均衡的結構設計,複習比例的基本觀念。
1.紙管結構承重實驗:請體重 40、60、80 公斤的同學從輕到重依序穿著,測試其耐重程度,感受力學的作用 2.找出承重最佳的紙管結構造型與排列方式。 3.\t教師分析上一節課承重最佳的紙管結構造型與排列方式,並運用美感入門網站及經典案例,歸納出「剛剛好」的結構配置哲學-講究比例均衡,能展現出力量的美感。
-
03運用結構的工藝智慧
1.教師幫學生複習以前在童軍課學過的基本繩結。 2.教師介紹衍架結構的基本原理與結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