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色彩是我們對美感的第一印象,人們每天都生活在許多色彩之中,但卻很少停下來認真觀察色彩配置與其色彩相互間的關係;本次課程以觀察遊覽車色彩配置、及「都市酵母」團隊於「台北設計之都」所企劃的「變電箱改造計畫」之影片為引導,並使用日本色研PCCS之「129a色票配色卡」為學習工具,以小組合作之學習模式,探索校園建築、植栽等色彩配置呈現。
學生透過Ipad照相、連網等方式,將校園景觀照片透由學學台灣文創網站進行關於校園色彩配置分析,並找出五個主要配色並分析其主從關係,運用壓克力顏料為調色媒材,比對「129a色票配色卡」,將本校校徽顏色合宜配置改造,並再將色彩改造後的新校徽,搭配於學校制服、書包與班級牌等,適切營造合宜校徽的色彩配置與色彩意象的傳遞。
美感預期成果
對於色彩構面的學習,從生活情境來引導最為有感。本次課程從觀察遊覽車色彩配置、及「變電箱改造計畫」之影片為引導,以〈美感入門〉及〈美感電子書〉色彩篇中影片及圖片範例,配合PCCS色票卡教學及實際踏查校園現場色彩採集具本校特質五色,並於學學台灣文創網頁等進行色彩分析。嘗試以透過單色、複色及五色等廣告顏料,平塗重組配色本校校徽,讓學生有感感受在這學習色彩構面過程中成就感與滿足感,體會色彩要素搭配的影響與重要性,讓美感教育深植於心。
教師課後省思
- 色彩與學生生活的連結性:本次色彩主題與學生的生活連結較為直接,但本校屬農業縣市偏鄉學校,學生日常所見的色彩應用範圍刺激強度較都市來得較少,故在用色上多為原色或二次色,在調色、配色上仍有學習進步空間。
- 美感電子書是在教學及與學生溝通互動中,很好用的工具與依據指標。如在校徽配色設計時,就可依據美感電子書中的色彩構面中的五個關鍵概念等,有其依據來指導學生色彩上的學習。
-
01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
以觀察遊覽車色彩配置、及「都市酵母」團隊於「台北設計之都」所企劃的「變電箱改造計畫」之影片為引導,並以〈美感入門〉及〈美感電子書〉色彩篇中影片及圖片範例,進行色彩分析說明,讓學生感受不同色彩要素搭配的影響與重要性。
-
02色彩調查
藉由學學台灣文創網頁,將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或攝影作品做色彩比例配置練習,將該作品分為最主要的五色調,並讓學生將這著五色調運用在其他視覺創作等作品上,做合宜的色彩配置與視覺意象傳達。 認識PCCS色票配色卡、色記號及系統色名,了解PCCS日本色研配色體系之色相環、明度及彩度關係等,進行色彩辨識練習。
-
03校園環境色彩分析
學生透過Ipad將最喜愛的校園一角進行拍攝,並將該照片上傳至Google Classroom,各組擷取校園環境中最具五個代表性色彩,結合PCCS色票,進行校園色彩配置分析,比較與感受為什麼我會喜歡這樣的配色?
-
04色彩搭配原則與解構校徽圖像
請各組討論並找出代表學校環境或人文背景特質等的五種色彩,並了解色彩搭配原則及校徽設計的意涵,試著使用PCCS色票,分別以單色及複色,分別來重組配置色彩練習。
-
05校徽色彩重組上色與物件搭配
透過PCCS色票卡,選出一個最具學校代表色的色彩請各組討論並找出代表學校環境或人文背景特質等的五種色彩,並了解色彩搭配原則及校徽設計的意涵,試著使用PCCS色票,分別以單色及複色,分別來重組配置色彩練習。及四個搭配合宜的色彩,嘗試以廣告顏料、平塗筆來調製成接近的顏色,或透由膠帶轉印、熱昇華輸出與雷射雕刻後製等製作,將新色彩配置的校徽與制服、班級牌等搭配嘗試,請學生票選並說明出具美感且合宜傳達本校精神的新校徽色彩意象。
-
06作品展示與及分享
同學分組交流,理解適當顏色搭配組合所具備因素與完成回饋單的填寫,反思在美感色彩構面的心得與收穫。教師總結這次學習經驗,課程結束後於圖書館統一展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