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大到建築物構造體,小到原子筆、立可帶等,這些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和用到的構造物品。課程以「構造」為主軸,讓學生拆解再組裝美工刀,寫出一把好用的美工刀,需要哪些構造上的功能要件?理解什麼是構造,並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看、心去想、去觀察其特性和功能,思考其構造美的要素有哪些,進而培養其自身的美感經驗。
循序漸進KIT積木的任務,利用捆、束、綁、堆疊等技巧的練習;接著進行手機座積木構造的操作體驗;最後實作挑戰是學習製作一個具有功能性、實用性和兼具美感的腰帶的構造任務練習。
本課程是延續修正106學年度下學期上過的構造課程,因原先課程約增加5節上課時數,最後食品包裝盒的構造挑戰有些班級會上不完,所以本次課程做修正去除此單元,增加拆解美工刀和手機座練習,讓學生對構造有充分的認識和操作體驗。
美感預期成果
1.構造物在日常生活當中無所不在,希望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後,瞭解構造是什麼?能對構造物有感,引起思考,進而做出美感判斷,學生能將這樣的美感經驗跟他人分享,運用在生活中,讓美感的種籽發散。
2.分組合作學習,除促進人際關係的建立外,也可學習到彼此不同的優點,讓學習者可以達到加乘的學習效果。
3.實做體驗學習,能引發學生多面向思考,瞭解媒材的特性,做出適當的美感判斷,引發其多元思考的創意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1. 引導學生思考比較3個立可帶,在使用上有哪些不同之處?拆解再組裝美工刀,寫出一把好用的美工刀,需要哪些構造上的功能要件?這個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較清楚瞭解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文具構造的特性。
2.KIT積木練習,有部分學生無法用橡皮筋的彈性有效的將木塊捆束緊實。隨著線材、面材和五金材料的增加,學生能更熟悉用材料來接合穩固木塊構造體。紙面材和棉線材料較少學生使用,也無法靈活運用各式材料的特性,直到鼓勵學生多使用不同材料,且能有效接合固定的會加分後,有很多學生開始嘗試運用,整體學習效果也增強了不少。
3. 積木手機座構造挑戰,原先設定是一般手機,因考慮部分學生沒手機無法操作,後來改用跟原手機幾乎一樣的展示用模型手機,讓學生可以更貼近真實的實物狀況進行練習,發揮創意完成作品。
4.製作腰帶的構造任務練習,帶身素材除軟塑膠片外也增加織帶和合成皮,連結素材也增加棉線、編織繩、釘扣、四合釦和鉚釘扣,藉此增加學生思考材料連結的各種組合變化性,而連結這些素材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同,讓學生覺得新奇也樂於操作。
-
01瞭解構造的接合、規律、材料特性、因時制宜等特性。
1.\t介紹學校附近廟宇斗拱構造和人體眼球構造。 2.\t發學習單,以3個立可帶引導學生思考,比較3個立可帶,在使用和組合上有哪些不同之處?藉以瞭解構造是組成物件的重要細節。 3.\t以簡報講解構造的「接合、規律、材料特性、因時制宜」等重要的特性,將重點寫在學習單上。 4.\t拆解再組裝美工刀,想想看要組成一把方便好用的美工刀,需要哪些構造上的功能要件?並寫下觀察的結果。
-
02能運用板材、線材、五金等材料進行釘、捆、束、綁、堆疊等連接木塊的技巧,挑戰落地不會散開。
1.\tKIT積木構造練習,首先將木塊分成兩落(No.1、No.2)捆束。第1次只能用橡皮圈捆束,寫下橡皮圈的優點。第2次用橡皮圈+螺絲捆束,寫出加上螺絲的優點和使用螺絲要注意的是什麼? 2.\t接著2人一組將木塊No.1+No.2一起捆束。根據板材、線材、五金等三類材料,至少選2個類型材料(項目不限),將兩個木塊堆釘、捆、束或綁在一起,挑戰落地不會散開,能使用各種不同材料,一邊操作,一邊記錄心得在學習單中。
-
03能做出穩固且符合視覺角度,無論手機大小、橫放或直放都能輕易調整的手機座。
手機座任務挑戰,2人一組嘗試運用之前練習的材料,做成一件可以放手機的功能組合座或是讓它更有構造上的美感。
-
04能瞭解腰帶的構造和材質樣式,設計繪製出腰帶構造設計草圖。
1.\t教師介紹腰帶的歷史演變和功能,在構造上的的分類、樣式與材質變化。 2.\t說明腰帶扣與帶身的形式材質變化、構造和圖形表現。 3.\t設計繪製想呈現的腰帶構造設計草圖。 4.\t尋找合於自己構思的材料進行試做。
-
05運用不同的材質接合和組合設計出獨特的腰帶組件
1.\t選定腰帶頭的形式,必須可繫、可解開,接著開始運用交錯、卡榫、捆、綁…等方式製作腰帶,提醒學生注意腰帶本身的接合和組合方式。 2.\t正確使用各式工具材料進行腰帶的製作,2人一組分工合作。
-
06能組裝腰帶扣和腰帶身構造體,並做裝飾、調整與修正,說明自己作品特色
1.\t將腰帶扣的構造體組裝起來,並與帶身進行連接,裝飾腰帶身,腰帶身進行打洞,試著繫上腰帶進行調整與修正。 2.\t學生展示完成的腰帶作品,並進行作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