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藝起見證趣:質感證件套設計

核心概念
  • 學生能探索質感運用的合宜性與美感
  • 學生能認識綠色設計概念
  • 學生能認識合宜的比例關係與圖文編排的美感原則
美感知能
  • 能學習拼貼.編織.縫紉.釘扣…等工藝技法
  • 能觀察與分析日常生活用品的材質與質感特徵
  • 能觀察原始材質與擬真材質的差異

課程概說

學生校園生活多數關注於 3C 與螢幕,欠缺對真實生活的留心與觀察,藉由質感構面的課程設計,引導學
生運用視覺與觸覺,發現生活中的材質與質感的細微變化。介紹綠色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認識消費者與設計師
對於材質運用的思考點差異,鼓勵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具備綠色消費的概念。經由構想使用者需求.功能與特
性,學生練習設計一件專為個人特色打造而成的證件套,並嘗試與比較異材質搭配的合宜性與趣味性,同時認
識多元的工藝技法。讓學生具有選擇素材與展現創意的彈性空間,鼓勵其能製作出獨具個人情感與實用度兼俱
的生活物件,並學習運用圖文編排呈現創作成果,若能將成品進一步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更能時時體會美
感生活的精神。

美感預期成果

1. 經由質感構面的探究,讓學生開啟觀察之眼,留意生活中豐富的材質與質感變化。
2. 透過親手觸摸與製作的過程,體會工藝與質感之美。
3. 設計搭配出合宜的質感證件套,在生活中運用與延續美感素養。

教師課後省思

1. 為了能在有限的6堂課堂時間,順利進行8個班級的質感課程,教師課前的工具與材料準備工作十分繁瑣耗時,後來徵求有意願並細心的學生小助手,利用午休時間進行各式材料的尺吋裁切與分類整理,可減輕教師前置時間的工作量。
2. 教師提供多種材料品項讓學生選擇,能讓學生接觸與認識綠色設計和多元的材質,但限定每人取用的數量,學生須先規劃好心目中合宜的材料,再來取用,旨在訓練學生思考,亦可避免混亂與浪費。有鼓勵學生自行準備材料,實際情況是有極少數的學生會融入自己準備的素材,帶來驚喜感。 但是僅是課堂中提供的創作材料,加上學生的巧思,就足以變化出十分豐富與具特色的作品了。
3. 原先要求學生思考證件套質感搭配的風格是較為抽象的,但加入周哈里窗的活動後,不僅增加課堂上學生彼此間的互動,也讓證件套質感意象的搭配更聚焦,學生看見不同面向的自己再來構思質感意象,設計的證件套與自身更有連接與共鳴。學生填寫學習單,時常出現材質名稱與位置錯誤,下次宜重新繪製更明確易懂的證件套分層圖解,另外直接在材料樣本上標示材質名稱,則可加強學生對材質的辨識。
4. 課堂活動時間有限,為了將課堂上對質感的觀察與辨別延續在日常生活中,指派了9宮格質感探究的課後拍攝作業,一開始多數學生會觀察教室內的各種物件,題材也很相似,但調整後限定在一個主題之下的各種質感差異,學生則可產生更細緻的觀察,呈現的主題也五花八門,十分有趣。只是學生會運用的質感形容詞彙很有限,教師可提供更多的參考語詞。
5. 課堂創作所需的工具是公用的,學生使用之後會出現遺失或減損情況,每一小組安排1位專責工具管理人,在下課前確認工具箱品項與數量無誤,並及時補齊耗損品,就能提升後續課程進行的順暢度。針對學生不孰悉的縫合與釘扣..等五金工具,教師先拍攝正確使用方式的示範影片,也可減少工具故障的問題發生。
6. 多數學生對於親手製作出專屬的證件套是具有成就感的,教師或許可追蹤後續成品在生活中的真實使用狀況,若能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與比較證件套與不同服裝或背包搭配時的風格美感與合宜性,更能將質感之美落實應用於生活中。

課程規劃
  • 01
    觀察與分辨質感特性

    學生比較日常用品如:鉛筆盒.紙張…等物件,其 使用的多元材質與質感特徵,完成學習單並分享。

  • 02
    證件套設計實作 1

    介紹何謂綠色設計?觀察不同織品.皮革.科技素 材….的特性.比較原始材質與擬真材質的差異與設計 應用。學生構思特色證件套欲傳達的情感. 功能 需求與美感呈現,設計合宜的比例與版型。

  • 03
    證件套設計實作 2

    介紹異材質搭配的效果與目的,教師示範縫合. 釘扣.編織….等技法,學生選擇 3 種不同的素材 組合搭配,並運用適合的技法,製作出專屬的 證件套

  • 04
    證件套設計實作 3

    認識異材質搭配的效果與目的,教師示範縫合. 釘扣.編織….等技法,學生選擇 3 種不同的素材 組合搭配,並運用適合的技法,製作出專屬的證件套

  • 05
    證件套質感之美

    選擇合適的搭配背景與光線,拍攝能凸顯作品 質感的特色照,再運用圖文編排軟體,呈現出 證件套的設計巧思與質感混搭之美。

  • 06
    成品分享與反思

    學生成品展示與學習歷程發表,師生評選與回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