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校園色彩地圖

核心概念
  • 色彩:以色彩分析 APP 歸納出相關校園色彩,讓學生認識色彩在生活環境中的表現。
  • 色彩:以色彩分析 APP 歸納出相關校園色彩,讓學生認識色彩在生活環境中的表現。
美感知能
  • 色彩的敏感度:能透過個人色彩的認識,擴展延伸,在校園環境中收集到相關色彩資料。
  • 多元攝影技巧:以仰角、俯角和全景拍攝的手法捕捉校園景色,透過攝影提供視覺更多的 觀看世界方式。
  • 平面排版方式:透過色彩分析與攝影照片拼貼,以地圖實作課程讓學生在平面排版設計認 識色彩與畫面構成。

課程概說

延續上學期的建築觀察,再度以校園為主題,以學生個人色彩的探索,建立學生個人專屬的校園色彩地圖。在課程進行中讓學生從上學期的空間結構、建築比例學習中擴展到認識環境色彩等相關美感知識,從個人代表色彩的探索開始到校園色彩的採集,並以攝影和拼貼的相關手法完成個人色彩地圖製作。
透過校園色彩地圖的製作,培養學生對生活環境的認識,從色彩收集到建築再現,與整體校園配置,建立學生對地圖的另一種創作方式。也希冀在課程中可以將美感體驗帶進學生生活中,讓學生對生活環境有更多樣的觀察方式與呈現方式,感受環境體驗生活。

美感預期成果

1.多面向的思考能力:藉由個人色彩的探索與地圖製作的環境觀察,能讓學生學習多樣的觀察環境,啟發在生活能有所感與多面向的思考。
2.空間配置的合宜性:在環境觀察與地圖製作中,能思索空間色彩配置的相關性,並對空間配置有所認識,在未來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相關色彩配置能更有感。
3.視覺閱讀的能力:透過實作課程的操作,讓學生在平面設計上有初步的體驗,感受地圖製做的更多可能性,並發展出屬於相關的地圖閱讀方式。
4.群體生活的認同感:藉由課程的進行讓學生對校園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出學生對學校的認同與提升生活中的有感。

教師課後省思

1.課程的成果落差:在校園地圖的色彩部分,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將色彩作為裝飾性居多,這個部分原先的課程設計有落差!未來若重新修正此教學計畫,會更針對校園色彩觀察與色彩分步做更進步的課程討論,對色彩的觀察與呈現要有更充分的課程設計,讓校園色彩課以更完整的被了解與識。
2.色彩開箱文的課程延伸:色彩開箱文的課程部分受學生喜愛,透過收集與攝影呈現,讓學生對生活色彩有更深的認識與體悟,這部分的課程應該可以再做更多的延伸,讓色彩收集有更完整的表現。

課程規劃
  • 01
    我是什麼顏色?

    1.色彩的故事:介紹色彩的相關資訊。 2.探索自我色彩:透過學習單的引導,思考什麼樣的顏色 能代表自我,並能舉例生活中相同色彩的物件。

  • 02
    我的顏色。

    1.顏色開箱文:收集生活中屬於自己顏色的物件,並帶至 課堂上,進行色彩物件拍攝。 2 物件排列與拍攝角度說明:透過相同色系的物件進行排 列練習,訓練學生在畫面構成的能力,並叮嚀畫面攝影的 重點。

  • 03
    色彩的秘密。

    1.檢討顏色開箱文的作品。2.介紹色彩 APP 的使用:以 Pantone Studio 的 APP 作介 紹,讓學生認識色票號碼的概念,並能善用此一 APP 做顏 色的分析。 3.說明校園色彩地圖的製作方式:以個人色彩做延伸,在 校園中收集同色彩的物件(含人事物),建立起個人色彩的 校園地圖。

  • 04
    色彩的收集。

    1.引導與討論校園色彩的分布。 2.以攝影、速寫和實物採集進行實地資料收集。

  • 05
    色彩地圖製作。

    1.校園色彩資料、照片歸納整理與分析。 2.完成相關個人色彩地圖實作課程。

  • 06
    個人色彩地圖發表分享

    1.結合個人色彩的探索、個人色彩開箱文和個人校園色彩 地圖作一完整分享。 2.討論校園地圖的更多可能性。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