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先以「認知地圖」的方式發現構成,小組走察並繪製,不同主題的新中校園地圖,蒐集空間環境資訊,進一步提問探索校園環境的「構成」有什麼問題?從中理解校園建築物與環境與人的關係,包含思考現有校園空間位置規畫,功能、動線的是否合宜?思考是否站在使用者的需求上做的校園規畫?最後讓學生以使用者的需求角度,嘗試一同規畫校園的舊大樓,營造「對校園環境美有感」。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觀察,理解校園環境的點、線、面、體的關係,
- 能站在需求者與設計者中間,去思考美及適切性,更符合大家期待的校園。
- 學生能培養觀察力及思考力。
- 站在人、環境與空間去思考校園的構成。
教師課後省思
「課堂問題與對策」:針對校園的環境做調查與觀察,建議老師走察前規劃好工作表,讓學生清楚知道自己的任務。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發現的環境及問題,無法具體描繪或紀錄在平面圖上,因此加上以攝影的方式搭配文字及圖像,可以更全面性的了解學校的環境問題。在課程中原第七週要做小組的校園規劃提案設計課程,因疫情改為線上課程,改採個人的校園平面圖規劃,讓學生進行在線上,用拼圖式的方法做校園新的配置圖規劃設計,在校園基地面積不改變的前提下,可以從使用者的需求及目的及所發現的問題,做移動位置或動線方向改變的規劃,並在學生回校園後,分享彼此的想法及回饋。
「未來教學規畫與建議」:校園攝影或者是散步地圖的形式,也適合新生入學時做校園觀察的實施課程。
課程規劃
-
01第一堂
認識新中環境與空間
-
02第二堂
嘗試使用者角度,發現「構成」問題,減法設計思考
-
03第三堂
新中校園舊大樓的設計思考(擴散與收斂方法),改善校園構成問題的提案與解決辦法
-
04第四堂
舊大樓提案設計
-
05第五堂
新校園的規畫提案
-
06第六堂
應用構成-行動改變構成 ,應用所學構成概念,以校園角落改造實作或自己房間的構成改變
-
07
理解參與式校園規畫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