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嘿~你在看我嗎?

核心概念
  • 透過視覺角度的改變探索發現教室中平時忽略的角落。
  • 能透過觀察事物外觀比例的改變,思考人與生活中事物的關係。
美感知能
  • 嘗試分析生活中習慣事物的比例,對於生活中合宜美感的意義。
  • 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省思並透過與他人合作討論建立美感共識。

課程概說

讓七年級的學生對於教室環境的探索,並將環境、本課程以不同事角觀察環境開始,引導學生趴在地上、躺在地板或是趴在桌子上往下看,教室有沒有長的不一樣。引導學生開始思考,我們熟悉的動物花草樹木如果變大,會不會改變我們對他的印象?並思考分析教室的某一樣東西變大,和我自己變小是一種相互對照的關係,不只是視覺比例的改變,也可能是彼此關係的改變。
最後利教室課桌椅的桌腳,個別畫上縮小比例的建築圖案,讓教室的地板上呈現一幅「躺在地板上才看得到」的城市街道景觀。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夠透過對生活周遭物品的觀察、探索,體驗比例的美感經驗。
  2. 經由不同視覺角度蟲的觀察,轉化為立體空間的學習經驗。
  3. 透過改變比例延伸思考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與個人相互關係的意義。
  4. 探索比例對於生活中經驗的影響,並思考美感的呈現方式。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對於風景寫生常常因為技巧不佳,加上課堂時間有限,無法確實完成作品導致挫折,因此課程調整為簡筆畫,讓學生只描繪輪廓線,可以讓學生覺得有趣願意盡力仔細觀察描繪。
  2. 僅描繪輪廓線的校園景觀寫生,除了可以讓後面剪影圖的製作更容易清楚理解之外,學生在互相討論寫生作品取景的校園觀察中,也更容易互相比對彼此的差異。
  3. 生活中實際物品的比例改變很難在課堂中讓孩子實際體驗,透過圖片影片感受需要更多的想像力,教學中如何引導討論是很關鍵的因素。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引導學生在教室躺下、或趴下看教室,討論與平常視角看教室有什麼不一樣。

  • 02
    第二堂

    透過影片故事引導,想像自己變小之後看到的教室是什麼樣子?並畫下自己覺得有趣的其中一個角落。

  • 03
    第三堂

    蒐集自己喜歡的建築物圖片,將單個或一組數個房子畫在桌腳/椅子角等接近地面處。

  • 04
    第四堂

    蒐集自己喜歡的建築物圖片,將單個或一組數個房子畫在桌腳/椅子腳等接近地面處。

  • 05
    第五堂

    躺在地上欣賞桌腳/椅子腳上的縮小建築物,利用拍照組合,學生畫在桌腳/椅子腳的建築物組拼貼成接到景觀。

  • 06
    第六堂

    透過討論引導學生思考:熟悉的物件變大或變小會產生什麼樣不同的視覺效果?生活中如何利用大小的比例創造不同的美感效果。

蔡明潔
花蓮縣立國風國民國中 教師

任教於花蓮縣立國風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