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我的野餐時代

核心概念
  • 系統性色彩
  • 融入性色彩
  • 色彩的感覺(色彩心理學)
  • 美感構成概念
美感知能
  • 生活環境
  • 食物包裝色彩分析
  • 食物色彩

課程概說

◆探索與發現色彩:
七年級新生先從生活周遭去認識食物包裝色彩並蒐集在生活中出現食物或包裝物件的色彩,透過色彩採集、對照色票認識與分析色彩,思考生活環境中色彩的關係是否具有美感,再從一些設計案例中看見生活中合宜的色彩設計,了解「融入性色彩」在設計上的使用。接著帶入系統色彩相關學科知識與生活中的案例,學生學習色彩相關概念之後,檢視自己生活中常使用與選擇的物件色彩,分析歸納出自我的色彩風格與喜好,找出代表自己的色系與比例多寡,讓學生了解就像每個設計與個人或企業都有風格系統的色彩代表。
◆ 實際操作色彩與構成與比例練習:
對色彩概念有所熟悉後,利用色票系統色進行色彩食物收集與搭配體驗,也融入構成與比例美的形式原則介紹進行擺盤操作。在盤中的食物色彩與構成練習熟悉之後再擴展周邊相關用品與擺設的設計規劃,使學生體會有系統及整體風格的美感概念。
◆ 色彩綜合展現與發表:
經過色彩的認識、美感色彩練習與基礎的比例與構成的認識與操作,學生對於如何構織一場具完整與主題性的色彩搭配活動有所經驗,將學習到的構面運用再野餐活動中並在教室裡及校園的環境場域展現及發表出來。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透由不斷的探索、發現、設計、操作與發表過程,能認識到美的來源不論是色彩上的搭配運用與美感素質或是比例、構成上的美的形式原則,希望能讓他們打開欣賞美的態度與發現美的來源,在自我的生活中因為課程也充實自己對色彩、構成與比例的相關知識並用用在生活中。

教師課後省思

此學期在色彩的主題風格的操作上有第一學期的基礎,學生在構思野餐主題色彩風格上來的上手,所以只要在一些野餐的案例讓學生觀看及歸納共同特徵,都能抓住配色要點,在野餐的標牌設計來說,學生們第一次接觸到卡點西德的媒材顯得很有興趣,也認識到轉貼的技巧,但在切割的實作來說,因為學生們使用筆刀、美工刀等切割工具的經驗較少、不熟練甚至劃傷了手,教師思考若下次再次執行相關使用刀具課程,需事先安排練習多一節課的時間並講解工具操作要訣與使用安全守則,再進行課程主題的操作。

課程規劃
  • 01
    生活中食物的色彩搭配—模仿與創作

    利用生活中所能取得的食材,試著去組合一些經典案例中的配色方式體驗不同風格主題的色彩;另外,將自己所設計的主題性色彩與比例分配,組合出餐點。

  • 02
    美的組織與構成方式

    利用生活案例介紹基本的構成原則並運用色彩代替食物作練習擺盤。

  • 03
    構成與色彩與比例的擺盤操作

    學生利用食材的色彩與色彩出現的比例進行在盤子上的構成擺盤。

  • 04
    與餐點周邊的餐具、桌墊的設計

    學生將擺盤餐點所用到的色彩元素進行主題性的餐具設計

  • 05
    教室裡主題餐桌的設計展現

    將設計好的餐具在餐桌上與餐點進行主題式的構成擺設。

  • 06
    校園裡的野餐派對計畫

    在校園中探尋野餐環境,將上學期的色彩、比例、構成相關概念設計規劃一場融入校園環境的野餐活動。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