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學習歷程」是學生的重要學習資料,也是大學端審視學生是否符合入學標準的重要參考資料。如何設計封面、撰寫自傳及編排學習檔案的內容、設計分隔頁⋯⋯等,都必須要有構成的概念。延續前一個學期的「構成」構面,再加入「色彩」這個看似簡單隨處可見,卻是學生常忽略且未曾深入與關注的課題。希望藉由這個課程幫助學生更深化「構成」的應用,更理解它在生活裡的重要性何在?藉由校園攝影做為練習,觀察物件的構成位置,比較部分與整體的對應關係。透過討論與分析色彩,從過程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能體認適當的比例配置、色系運用與基本配色原理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進而將所學應用於各種圖文編排的平面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認識版面構成中的主從關係,並能理解如何妥善安排畫面元素。
- 能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觀察與討論。
- 可以覺察出生活中好的配色與不好的配色,並可以分析出好的原因。
- 美感技術
- 能利用手機中的九宮格線進行攝影構圖。
- 能運用平筆塗出均勻的色塊。
- 能用廣告顏料實際調出協調色與衝突色。
- 美感概念
- 能感受、描述、運用不同配色的特點,培養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 能分析色彩學中協調色與衝突色等不同用色方式,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如何影響心理感受。
- 能綜合所學〈構成、色彩、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完成生涯檔案資料夾封面設計。
- 其他美感目標
配合本校學生「自覺與美感」能力指標,達成:
- 豐富美感生活並自我體驗。
- 培養藝術感知與反思能力。
- 自我身心覺察。
- 建立良好個人習慣與美感風格。
教師課後省思
本學期跨班的多元選修課程,再換了一批學生,由四位老師依序帶領學生進行各段課程,從校園踏查延伸英文詩、中文詩撰寫,將攝影作品與詩詞搭配。每位老師皆運用生活中可見的例子,加強學生學習印象,學生也反映能學會攝影技巧和色彩搭配,幫助很大。
本校學生程度差異顯著,先備知識落差很大,個別狀況也不盡相同,須配合學生狀況調整上課內容,未來再執行相關課程,可再多實際操作說明,越生活化的活動會更吸引學生。
-
01構成攝影練習
藉由構成攝影練習,使學生理解攝影格線的概念,拍出有故事的畫面。
-
02色彩與心理感受
了解色彩學中協調色與衝突色的應用,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如何影響心理感受。
-
03色彩分析師一分析平面設計範例
老師提供平面設計範例-安妮新聞,同學藉由閱讀報紙,了解畫面色彩會影響觀者感受。介紹現代建築教父柯比意,讓學生知道色彩可以改變空間、影響環境氛圍。
-
04屬於我的色彩
請學生從自己的攝影作品、 使用的物件、常穿的服裝色彩或喜歡的顏色,分析出屬於自己的色彩,用廣告顏料 調出並繪製自己的協調色與衝突色。
-
05自我介紹設計實作
利用文書軟體 例如:PPT、Word、Canva⋯⋯等,加入自行拍攝的照片並搭配自己的色彩,編輯具美感的自我介紹版面。
-
06作品討論與分享: Before &After
以 Google 表單進行自評與他評,並分享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