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探尋校園植物之美

核心概念
  • 1. 對稱法:運用對稱原理,可以快速製作出具有美感的造型與排列。
  • 2. 連續法:運用重複原則,加上錯位、大小、聚散等變化,可以製作出符合自然美感的造型與排列。
美感知能
  • 1. 顏料塗法:善用漸層或重疊等原理於水彩或色鉛筆等工具。
  • 2. 運用手作或電腦軟體,快速且易修改式地製作四方連續設計。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以「葉片」為主題,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校園植物葉子的各種造型,進而比較彼此間的差異,並運用葉子的造型學習設計排列、體驗各種美感設計。
(一)觀察葉片的形狀:教師依據外緣、形狀等差異事先將各種葉子形狀列出於講義上,請學生就校園植物的葉片與講義作對照,觀察校園有哪些形狀的葉片?哪些沒有?什麼形狀最多(少)等,讓學生仔細地觀察並比較不同的葉片形狀。
(二)試探葉片之美:教師請學生運用對折的色紙,將記錄到的各種葉片形狀以色紙剪出來,以「連續」為原則,運用大小、群散、錯位等各種葉片自然排列方式,試探葉片組合的美感可能。
(三)創作葉片之美:教師請學生就所得圖案中,選取自己最滿意的圖案一種,進行色彩與細節的確認,重複製作四個一組的基本單元,再運用手作或電腦製作四方連續圖案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葉子的造型之美:學生能觀察不同葉子的造型及葉子排列的秩序之美。
  2. 畫面的構成之美:學生能運用有機造形、連續原則,構成富有美感的畫面。
  • 美感技術
  1. 顏料塗法:善用漸層或重疊等原理於水彩或色鉛筆等工具。
  2. 運用手作或電腦軟體,快速且易修改式地製作四方連續設計。
  • 美感概念
  1. 對稱法:運用對稱原理,可以快速製作出具有美感的造型與排列。
  2. 連續法:運用重複原則,加上錯位、大小、聚散等變化,可以製作出符合自然美感的造型與排列。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大部分之前都有對折剪紙的經驗,所以他們知道對稱圖形的概念,可以應用在葉片結構的理解或操作上,如綠蔓絨等,可以先剪出整體的形狀,再處理裂紋,接著個別處理其中不規則的橢圓形。另在美感排列的試探上,可以先藉由範例提示,引導學生嘗試各種原理的排列表現。

課程規劃
  • 01
    學生能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葉片

    學生就校園植物的葉片與講義作對照,觀察校園有哪些形狀的葉片?哪些沒有?什麼形狀最多(少)等,讓學生仔細地觀察並比較不同的葉片形狀。

  • 02
    學生能試探葉片之美

    學生運用對折的色紙,將各種葉片的形狀以色紙剪出來,運用重複原則,加上錯位、大小、聚散等各種表現方式,試探葉片組合的美感可能。

  • 03
    學生能運用美感原則試驗葉片組合

    在八開畫紙上畫出四格 10*10 公分的方形,請學生就上週所得,選取自己最滿意的表現,逐一將它們描繪(或張貼)出來,同時確認色彩與細節的配置。

  • 04
    學生能運用並體驗美感原則

    學生持續上週操作,最終選取自己最滿意的一種表現,進行色彩與表現細節的確認。

  • 05
    學生能運用美感原則並體驗設計美感

    將上週選出的圖案稱為基本單元,運用對稱法則,學生進行四方連續的組合排列試驗,並從中找出最佳的組合。

  • 06
    學生能創作葉片之美

    繼上週確認四個一組的基本單元,選擇平移、錯位或旋轉連續,以手作或電腦完成四方連續圖案設計,並將作品張貼或投影於教室大白板,供全班欣賞。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