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使用美感電子書中的結構資料 介紹自然與人為結構之美,補充以宜蘭在地範例討論,如 宜蘭南方澳倒塌的斜張橋,以及去年剛完成的宜蘭橋形式;宜蘭車站前面丟丟銅森林的鋼鐵森林結構……等。再利用餅乾的堆疊初步討論結構中「疊高」的要素。第二節接著進行不同 A4 紙材挑戰結構測試承重能力,分組用不同材料的紙張,透過折、切割、重疊、交叉榫接等方式,設計出足以承重飲料罐的重量測試。第三堂欣賞現代各式橋樑的設計,認識視覺上造型與運用之美, 進行達文西橋試搭後, 說明下周任務後,討論該組橋樑的設計草稿。第二部份進行紙卡橋製作,藉由簡單的紙卡各組紙材不同及簡要文具(膠帶、迴紋針、棉線等),設計出具有美感又承重的紙橋,透過紙橋團體創作,討論力與美的呈現,促進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並結合九下視藝課「建築」單元,延伸課程完成有橋的地景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利用照片觀察蜘蛛網、蜂巢、樹木等自然結構。
- 生活中的建築 例如 宜蘭車站丟丟銅森林黃聲遠建築師設計鋼構巨樹、高第的聖家堂內部 、塔 東京、巴黎鐵塔、頭城八角塔 等 及橋 例如 坍方的宜蘭南方澳大橋及宜蘭市新建宜蘭橋 等人為結構討論。
- 美感技術
- 使用餅乾及紙張來練習承重及疊高等手法,使其平衡且能承重。
- 利用反覆、漸層及對稱 不對稱均衡的原理,設計穩定的結構。 。
- 美感概念
- 了解結構與重力作用的關係, 能使其平衡,站穩的結構含有美及對稱的要素。
- 單一、反覆、漸層、均衡的美。
- 其他美感目標
結合九下視藝課建築單元,延伸有橋的地景設計,加入環境親水議題討論。
教師課後省思
- 色彩與學生生活的連結性:本次色彩主題與學生的生活連結較為直接,但本校屬農業縣市偏鄉學校,學生日常所見的色彩應用範圍刺激強度較都市來得較少,故在用色上多為原色或二次色,在調色、配色上仍有學習進步空間。
- 美感電子書是在教學及與學生溝通互動中,很好用的工具與依據指標。如在校徽配色設計時,就可依據美感電子書中的色彩構面中的五個關鍵概念等,有其依據來指導學生色彩上的學習。
-
01欣賞結構之美,認識 疊高 的結構
1. 介紹美感電子書中的結構單元,欣賞各種 自然及人為結構之美。 電子書及收集在 地建築案例 2. 分組 利用方形及圓形餅乾, 限時 15 分鐘 搭建 20 公分 高立體結構, 並且將造型畫 下來, 分析成功 或失敗 原因。
-
02認識結構 承重 測試
1. 利用 不同紙材的 A4 紙張透過折、切割、 重疊 設計可承重的結構,挑戰飲料罐承 重測試。 2. 討論可承重的成功條件為何。 3. 比較不同紙材對於形式不同有何差異。
-
03欣賞各式橋樑之美,分析反覆與均衡造型對 於承重的重要性
1. 收集國內外各式橋樑的造型,與學生討論 橋的美感為何 反覆與均衡的設計為何 承 重關鍵 ? 2. 練習達文西橋搭建 3. 說明下周任務,討論紙橋的設計草稿。
-
04紙牌橋造型承重應用練習 I
1. 發給各組紙卡、棉線、膠帶、剪刀美工刀 等文具 2. 討論紙橋的單位形設計 例如 三角形、三 角椎體、四邊形、立方形 等 ) 並分工製 作單位形
-
05紙牌橋造型 承重應用練習 II
分工 :1. 完成設計圖 2. 單位形製作 3. 討論單 位形銜接方式
-
06紙牌橋造型 承重應用練習 III
1. 組裝單位形,測試連結強度,設計反覆層 疊的造型 。 2. 修正橋身穩定、 保持 均衡等問題 。
-
07發表與討論
1. 紙橋承重測試 利用木塊或飲料罐進行承 重。 2. 各組派人分享作品介紹,並對各組作品的 欣賞與互評。 3. 複習結構中美感概念。
-
08有橋的地景設計 —1. 完成河邊地景設計 親 水環境規劃,體會環境之美與重要性。
因疫情影響並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