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從第一、二節課「一張食譜的構成分析」、「色塊排版練習」,引導學生歸納分析出「構成」的美感要素。第三節課「杉林家鄉味大搜索」,學生必須去思考,想呈現家裡哪一道料理?是家人的拿手好菜?或是家裡農作的盛產食材?抑或是外籍媽媽的祖國家鄉味?
當一份食譜的素材都蒐集齊了,第四節課要將料理照片、文字說明、標題、襯底色紙,運用「構成」的美感要素,進行食譜編排。完成自己家的食譜之後,第五節課讓每個人擔任美感評審,給予所有作品文字回饋,而讓學生擔任評審的過程,更是可以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排版,進而思考自己可以修改的部分,最後一節課,小組共同規劃「主題性食譜展覽」,是將排版的空間,延伸放大到校園裡,也讓學生從個人的排版練習,進階到團體的排版交流與討論(還有吵架的藝術)。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透過此美感課程學習後,可以分析歸納出,市面上食譜所運用的「構成」美感要素。理解與操作版面設計的基本元素:對稱、平衡、主從關係凸顯焦點、格線的分割邏輯。
學會此能力,未來可運用在各種圖文排版的平面設計中,或落實在生活中(例如:教室課桌椅的排列、書桌抽屜的整理、教室布置的布局)。
教師課後省思
在107-2「杉林家鄉味」課程中,著重在杉林區域性的特色食譜。在本次110-1課程中,希望能帶入更多家庭故事,融入於食譜中。參考「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劃,筆者對於課程設計與執行時,帶領學生挖掘食譜背後的故事、文字書寫記錄,深感到自己的不足。
希望未來能與國文老師、家鄉走讀課程合作,從採訪、紀錄、攝影、寫作、排版,進行跨領域的整合。也讓家鄉味的食譜,不只有視覺的美感追求,更多的是留下食譜背後故事的雋永。
-
01一張食譜的構成分析
1.從眾多食譜書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排版。 2.分析食譜中具備哪些元素(菜名、簡介、材料…..等) 3.用描圖紙,將食譜中的資訊,以線條和色塊呈現。 4.將全班描好的食譜貼在黑板,歸納統整「對稱」與「平衡」的排版美感。
-
02色塊排版練習
1.複習「對稱」與「平衡」的美感。 2.「主從關係凸顯焦點」、「格線的分割邏輯」的構成要素。 3. 以大小不同的色塊,練習「主從關係凸顯焦點」、「格線的分割邏輯」的構成要素。
-
03杉林家鄉味大搜索
以方格紙,設計自己的家食譜草圖:1.介紹家中最常出現在餐桌的菜色,拍出這道菜。 2.選擇這道菜的原因:故事。 3.分析這道菜組合的元素:食材。 4.記錄這道菜從食材準備到烹煮上桌的過程:作法。
-
04杉林家鄉味食譜排版與製作
將料理照片、文字說明、標題、襯底色紙,運用「構成」的美感要素,進行杉林家鄉味的食譜編排與創作。
-
05換你當評審
1.將大家的食譜張貼於黑板,進行展示與互評。 2.在每一張食譜背面,寫下評論的文字。
-
06主題性食譜展覽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從大家的食譜中,規劃主題性食譜展覽(例如:蛋料理、麵麵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