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執植製紙

核心概念
  • 發現校園植物的纖維質感與色彩。
  • 具備質感色彩二個構面的能力。
  • 體驗並感受校園植物所帶來的抄紙質感。
美感知能
  • 採集植物並盡可能完整保留枝葉型態與排列組合出具美感的作品。

課程概述

民生國中校園,以美術教室周邊的植物為主。先認識生活環境周遭可見的植栽,其自然特性與枝葉花實等的各種造型與色彩變化。透過探索與討論找到生活連結與認知,進而感受環境與自然的結合,對美感經驗的累積與論述。
首先先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天然纖維,碰觸感受不同材質;從中發現天然植物等材質,讓我們能思考如何以自然素材融入生活之美;第一階段是探索階段,透過造紙,透過造紙與植物染過程,發現紙張纖維的質感及校園的植物色彩,透過手抄紙及植物染,期盼兩個素材的準備過程;留下對校園的美感記憶。第二階段是應用階段,將手工紙素材,成為孩子作品小冊,內含校園的色彩與質感構成,這些製作的美好過程都成為對校園的記憶,並期盼這份美好的感受,成為成長過程中的美學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1. 藉由發現民生的大自然「色彩」與「質感」之美,增加對校園的連結與記憶。
  2. 認識大自然物的編織構成、「質感」與肌理、植物色彩、體會質感與色彩構面在生活中的意義與搭配的合宜美感。
  3. 透過質感與色彩記憶體驗,製作抄紙的歷程,藉此連結校園美感生活回憶。
  4. 素材的應用階段能感受抄紙的質感與植物之美,並應用手抄紙的特性,製作作品。
  5. 透過製作表面肌理及紋理及植物纖維的實驗,透過視覺和觸覺味覺及心理感受它的美好質感。
  6. 珍惜大自然的資源,愛惜紙張得來不易,環保使用,思考與自然環境共生再到共好。
  7. 從體驗造紙到紙的應用製作過程,學習做中學的思考力與手作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1. 找出校園特色或是地方特色如新港的炮灰特色紙,或者纖維的更多可能性。
  2. 押花的細節與編排技巧,有的學生注重葉的細節、有的注重莖的走向,有的則是注意顏色的改變與水分的變化。
  3. 教學過程中學生給我很多意外反饋,對植物的認知和觀察也與教師視角不同:如酢醬草的種子會爆炸,尋找比四葉幸運草更多瓣的更幸運喔!矮仙丹的花不僅可以連接成手環還可以吃呢!學務處前有蝶豆花,加入紙漿內有不同顏色,下次我們帶檸檬汁來加進去說不定會變紫色?等等令人驚奇的反應,都在在讓師生對話、教學過程更豐富,新鮮有趣。
課程規劃
  • 01
    秋賞民生/發現校園內植物的形色1

    1.校園踏查:找尋校園植栽素材。 2.尋找大自然的禮物/植物染、泥染、槌染。

  • 02
    秋賞民生/發現校園內植物的形色2

    1.植物纖維大發現:採集樹皮、樹葉預備製作抄紙。 2.儲存校園的記憶:蒐集天然植物做染色素材。

  • 03
    蔡倫造紙術1

    1.顯微鏡下的紙張世界。 2.談紙生活裡的應用。 3.質感搭配 VS 紙感比一比。

  • 04
    蔡倫造紙術2

    1.影片認識手抄紙流程。 2.預備造紙(整理清洗、剪碎、浸泡、煮軟纖維、捶打備料)植物。

  • 05
    蔡倫造紙術3

    1.植物大變身 製作纖維紙漿(小組實驗加入不同纖維做紙漿)。 2.個人加入乾燥的花草,製造色彩。 3.熱煮染植物色彩與染色定色。

  • 06
    蔡倫造紙術4

    1.造紙 DIY(實驗不同植物、不同色彩添加物,如:樹葉、花瓣、色料的紙漿)各小組實驗加入不同植物纖維紙漿。 2.晾紙。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