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校園是我們每日最常接觸的環境,帶領學生發現腳下的各種地面材質,觀察表面紋路、認識材料、發覺試探實用性與否。有感的觀察環境,透過視聽嗅味觸去認識材質、並且拓印去改受材質。試著讓孩子放慢腳步,感受環境中可以調整修正的地方、去體察感受生活環境中是否有更多美的可能性。
美感預期成果
- 認識校園鋪面:尋找校園鋪面相對應的位置,並認識生活周遭環境材質,了解其屬性及使用功能性、尋找適合使用的空間的材質。
- 觀察鋪面材質的適切性與否,檢討校園鋪面是否與環境友善與呼應,思考檢討可以改進之處。
- 合宜尋找適切的材質,設計完成「校園鋪面再設計」的規劃。
教師課後省思
- 校園觀察的課程學習單應該要更精確,讓學生可以更深入的思考校園材質的各種面向。除了耐水性測試、耐髒汙與否、環境適切性,也可以加入色彩計畫、校園環境的檢討。
- 學生普遍對於校園環境無感,以致於觀察課程有點難以完成。
- 可以增加課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讓學生彼此可以做簡單的成果展現。
- 本來要繪製校園鋪面檢討報告書,讓學生進行鋪面反思與分組報告,但恰逢學校操場跑道施工,因此修改課程內容為校園鋪面設計再規劃。
- 未來可以加入空間設計的課程,進行校園空間整體設計的規劃利用。
課程規劃
-
01引起動機、認識質感
認識質感構面,教師利用PPT、影片,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地板鋪面材質,地磚、地板、地毯、地墊引起動機。
-
02校園空間丈量與描繪
學習捲尺和比例尺的運用,認識空間比例關係,丈量測繪出校園環境的大致樣貌、並且完成學習單觀察、訪問空間使用者的需求,是否符合該材質屬性。
-
03校園色彩尋找與描繪
用鉛筆圖繪拓印、相機拍照、色票尋找,記錄各種腳下材質表面, 並且尋找空間色彩的名稱及調出該色彩。
-
04材料質感的探索
探討質感構面中的合宜材料、符合需求的質感 試著從材料型錄中尋找是否有更合適該空間的材料屬性,並且繪製出來,觀察、訪問空間使用者的需求,是否符合該材質屬性?
-
05校園鋪面重新設計與規劃檢討
根據上周鋪面建材尋找資料,認識鋪面屬性及其與環境的適切性利用圖片影像,分享蒐集的地板材質的表面質感,說明與環境的關係,認識鋪面屬性及其與環境的適切性。
-
06校園鋪面重新設計與繪製
原來設定為提出校園鋪面檢查報告書,說明適合的需改善的空間及其建議,但校園跑道在整修,所以修改課程為校園鋪面設計重新設計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