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生活為題,美感探索為歷程」的學習,將安全教育議題融入教學色彩原理裡。
具備色彩原理和運用能力,以色彩符號進行溝通傳達。透過課程觀察環境中安全標示、配色與其用途,建立安全意識。
了解安全標示中配色上明示度的差異,且提升對環境敏感度、警覺性與判斷力。
應用色彩設計在生活中的逃生避難圖來比較標示顏色注目性的區別,學習色彩運用與生活中結合能有意識的運用,並對安全議題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運用生活中的實例及相關數據統計討論色彩與安全事故的關聯性,如:《小客車車 輛顏色與交通事故關聯性》,運用街道上的影像、不同國家車輛色彩及不同時間中色彩及色彩中的明度和彩度對於行車中的視覺辨識度的高低影響,並運用電腦作色彩搭配練習,更加深明度彩度變化對於視覺色彩辨識的印象。
觀察生活用品中用於安全上的工具和環境中的安全標示的用色、配色與其用途之關聯性,如:消防栓、警示提醒圖示.....等,並試著觀察於不同場域相同的標示是否有什麼不一樣的視覺呈現,對於標示色彩、文字其大小、明度、彩度做觀察練習。
並運用電腦做色彩文字排列,並置入環境中做搭配練習。
從練習中挑選合適的色彩,運用在製作生活中的避難逃生圖,
練習色彩、明度、彩度的組合構成如何能產生最大的效益在安全辨識更能發揮其功能性。
美感預期成果
- 能了解並運用色彩上的明度、彩度上的差異及網路工具使用的便利性,能有更好的色彩運用能力建立。
- 期待透過課程能了解每一項生活中的設計是為尋求符合現況的優化解決方案。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環節的設計仍是需要再更細部的拆解,上學期的色彩及圖像設計,在圖像轉換上,
從日常行為或習慣中轉化成簡易可被閱讀和使用時,是可拉出就幾何圖形或創作圖形, 如何做變形和變化。
下學期的構成編排單獨幾何圖象的編排,到書報的內容編排,
在步驟需拆解讓編排的形式可以更清楚明瞭的讓學生在過程中能更意識到色塊構成轉換成文字的形式和樣態的不同。
以及色彩使用搭配的在書報中的影響都可以在時間允許下在多安排一至二步驟史課程更完整。
-
01§ 標示配色其明度、彩度使用的差異。§ 認識安全標示用色、配色與其用途。§能觀察環境中觀察環境中安全標示。
§ 運用手機、平板收集環境中的安全標示,並將安全標示依使用類型作分類。
§ 觀察使用的色彩、明度及彩度上的變化。 -
02§ 認識設計在生活中的影響。 § 認識通用設計使用在生活中對於不同年齡及對象使用及運用情形。
§ 運用簡報及學習單認識通用設計及標示生活中麼樣的使用及運用。
-
03§ 結合校園環境設計校園安全標示。
§ 分小組依校園環境做討論草稿設計。
-
04§ 地圖製作認識。 § 能運用課程中學習到的色彩明度、彩度等經驗運用,運用於家庭簡易色彩地圖製作。
§ 運用簡報及學習單認識簡易地圖製作應留意的步驟及注意的事項。
§ 製作家庭彩色地圖。
§ 標示逃生避難引導符號。
§ 運用課程中建立的色彩、明度、彩度搭配圖像比例運用點線面作為逃生地圖製作的構成練習。
§ 並透過討論及分享,讓不同出發的設計在運用上可以藉由對話發現需要修正或不錯的可能性。 -
05§ 結合家庭環境將家庭避難引導地圖與家人討論及運用。
§ 運用學習單讓學生與家人能對於家庭環境及安全產生共識並有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