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青少年是人生之中一個獨特的時期,充滿著成長的欣喜—身體各部份也達到最後的成熟期,準備承擔社會繼往開來的重任,
卻又令教師和青年工作者十分頭痛,他 、她們有很 多「大人」甚至自己不明白的行為。
既反叛又自我,是如此特別也需要好好呵護著陪伴著成長,就像植栽、樹木一般需要好好照護才能長大茁壯。
課程中透過觀察、描繪、紀錄、搜尋樹木成長、開花、結果的樣貌,將記錄影像運用編輯軟體作構成練習編排,
加以輸出成信封、明信片,讓學生寫一封致未來的自己加以收藏,等有機會畢業多年後再聚首,看看那時候的自己和給自己的祝福及勉勵。
美感預期成果
- 瞭解並認同林木管理對生活的影響與重要性,培養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珍惜環境的道德實踐。
- 認識議題透過創作美感能夠呈現的可能性。
- 能觀察、欣賞、分析生活中含有構成概念美感的實例。
- 學習使用繪圖工具及電腦軟體,思考版面設計及製作成品。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環節的設計仍是需要再更細部的拆解,上學期的色彩及圖像設計,在圖像轉換上, 從日常行為或習慣中轉化成簡易可被閱讀和使用時,是可拉出就幾何圖形或創作圖形, 如何做變形和變化。
下學期的構成編排單獨幾何圖象的編排,到書報的內容編排,在步驟需拆解讓編排的形式可以更清楚明瞭的讓學生在過程中能更意識到色塊構成轉換成文字的形式和樣態的不同。
以及色彩使用搭配的在書報中的影響都可以在時間允許下在多安排一至二步驟史課程更完整。
-
01§ 透過文本,認識環境與人的關係。 § 校園環境樹木認識。
§ 學習單設計,藉由文本引導樹木對於環境,對於人之關係。
§ 透過校園環境走讀,認識校園樹木類型。 -
02§ 將植物、樹木做影像紀錄。
§ 製作學習單讓學生透過資料搜尋及觀察記錄校園中的植物。
§ 手繪、攝影、拓印校園中的植物及樹木。 -
03§ 將蒐集的材料作構成編排。
§ 運用影印、剪裁,將描繪圖像運格線分割作構成練習。
§ 運用台灣傳統磁磚中圖形構成方式:單一圖形、基本連續圖形、重點連續圖形及橫飾帶,引導將採集的影像做影像內容的構成比例練習。 -
04§ 硬筆字書寫練習。§ 文字編排練習。
§ 使用 Canva 軟體編排作構成練習。
-
05§ 將圖像製作成明信片及信封
§ 運用明信片及信封尺寸,將前兩堂課所學到的影像及文字構成練習製作成可印刷輸出的信紙、明信片及信封。
-
06§ 能寫一段文字給未來的自己。
§ 運用學習單引導文字寫作。
§ 指導將文字謄寫到信紙上,書寫文字思考版面設計及成品完成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