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主要運用「構造」與「結構」的美感因子,以線材 (棉繩、鋁線等)與點狀物(各色彩珠)為媒材,採循序漸進的方式施行。從挑戰活動中讓學生探討線型結構的各種可能變化後,再以一筆畫設計小魚吊飾讓其熟悉鋁線工具操作與基本技法。最後導入捕夢網意涵與造型特點的介紹,讓學生依據捕夢網造型特點,運用點(各色彩珠)、線(粗細鋁線)、面的構成要素,結合色彩,設計製作自己專屬的作品。並以「構造穩定」、「結構美感」、「收邊安全」三項指標作為檢核指標。最後結合學校國九升學祈福活動,讓「捕夢網」成為重要的祈福物,將學生對於未來的期許與美感因子藉此一同傳遞出去。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能從生活景物中察覺具有線性結構美感的事物,如:蜘蛛網、藤編器物等。
- 美感技術
- 能運用工具以彎、圈、繞、編等方式,以鋁線製作具有美感的作品。
- 美感概念
- 鋁線作品以具有「構造穩定」、「結構美感」、「收邊安全」為創作目標。
- 其他美感目標
- 完成的捕夢網作品,將作為國九升學祈福活動的重要祈福物。
教師課後省思
- 以鋁線設計、製作是希望學生能有更多元的學習體驗,並能有機會將作品在生活中展現,但是製作的工具並非一般家庭中會有的物品,因此本作業必須在課堂上完成,因此若遇到學生請假,則須找時間補課,這將會造成師生日後的困擾。
- 鋁線與工具的使用與收納需時刻提醒學生相關的注意要點,避免造成作品損壞與人員受傷。
-
01說明與挑戰:利用挑戰題讓學生探討線型結構的各種可能變化。
1.說明:藉由生活中構造的實例分享,導入物體與物體結合的方式,藉此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並為後續的挑戰活動做先前的引導。
2.挑戰:教師說明挑戰規則,請學生以分組方式,運用教師所提供的材料(乒乓球、各種線材)設計一個構造物,在不破壞乒乓球下,能將乒乓球懸掛起來。每組派1人當代表,手持各組的構造物,旋轉構造物30秒,檢查乒乓球是否能完好不與構造物分離。
3.分享與紀錄:小組上台分享彼此的發現與感想,並將作品拍照上傳雲端。
4.結語:將各組所使用的線材與構造方法分析歸納,以做為後續課程的學習鷹架。
5.下週課程預告:教師為今天學習狀況做結語,並請學生準備下週所需的工具與材料。 -
02一筆成魚:以一筆畫的概念繪製小魚吊飾設計圖,藉此建立利用彎、折、繞等方式,用一條鋁線完成作品的基本概念。
1.搜尋與觀察:學生以平板搜尋觀察各種魚類外形的特色。
2.轉化:學生自選一種魚的外形,先轉化成剪影形態,以一筆方式繪製出魚的外形於方格紙上,提醒同學思考線條起始、結束、轉折點的處理,以加強結構,避免變形。
3.分享:學生分享彼此設計概念,互相檢核是否會造成變形,調整設計圖。
4.計算:就方格紙上圖形,計算所需的鋁線長度。
5.下週課程預告:教師為今天學習狀況做結語,並請學生準備下週所需的工具與材料。 -
03小魚吊飾製作:學習使用鋁線工具與掌握鋁線製作的基本技巧。
1.說明:介紹鋁線工具與製作要點。
2.製作1:學生先依據「老師提供的小魚設計圖」,練習鋁線彎、折、繞等基礎工,試著製作第一件小魚吊飾。
3.展示與分享:將完成的吊飾懸掛於白板上,讓同學互相觀摩學習。
4.製作2:學生修改之前「自己一筆成魚的設計圖」,設計製作第2個小魚吊飾。
5.下週課程預告:教師為今天學習狀況做結語,並請學生準備下週所需的工具與材料。 -
04捕夢網設計:將習得的鋁線造型的知能運用在捕夢網的造型設計。
1.說明:介紹捕夢網意涵與造型特點。
2.設計:學生依據捕夢網造型特點,運用點(各色彩珠)、線(粗細鋁線)、面的構成要素,結合色彩運用,繪製設計圖。
3.下週課程預告:教師為今天學習狀況做結語,並請學生準備下週所需的工具與材料。 -
05捕夢網製作:運用習得的鋁線製作基本要點,製作捕夢網的「羽毛」與「網」的構成組件,並將之組合。並能檢核與修正作品。
1.說明:以「羽毛」為例,由介紹「羽毛」製作要點中,說明固定點在結構重要性,並複習鋁線彎、圈、繞、編等基本製作技巧。
2.製作:學生依據設計圖製作捕夢網各個組件,最後將其組合成捕夢網的作品。
3.檢測與修正:檢核成品是否符合「構造穩定」、「結構美感」、「收邊安全」三項指標,並就作品缺失予以改善修正。
4.展示:配合學校國九會考祈福活動,將捕夢網懸掛展示,以傳達對未來的期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