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在美感學習上主要分成三個面向﹕(一)藉由現成花磚的圖樣設計,讓學生學習圖樣美感的構成。(二)藉由現成花磚的配色設計,讓學生學習色彩的組合。(三)藉由上述的學習應用於校內某些牆面或地磚的模擬設計;從體驗、觀察、分析到分析環境中的美感。本校於111學年度改制為實驗學校,將藝術與社會領域歸為同領域課程,亟需社會與藝術跨領域課程的試驗與探索,藉由花磚的學習,擬在臺灣或外國花磚歷史的學習中,了解花磚在歷史卷軸中的巧飾妝點。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從生活、物件或環境中觀察的對象,請列舉一至三點)
- 從體驗、觀察、到分析環境中的美感
- 美感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工具或技法,請列舉一至三點)
- 剪紙
- 基本形設計、四方連續設計等體驗美的形式原理
- 美感概念(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藝術、美學或設計概念,,請列舉一至三點)
- 藉由現成花磚的圖樣設計,讓學生學習圖樣美感的構成。
- 藉由現成花磚的配色設計,讓學生學習色彩的組合。
- 其他美感目標(融入重大議題或配合校本、跨域、學校活動等,可依需要列舉)
- 無
教師課後省思
運用科技的輔助成就更多的可能:不論是在四方連續設計單元或者是本單元花磚的設計上,都希望教師能夠提供軟體協助,讓學生從紙上作業的重複性工作,可以提升到以電腦替代手工的著色,尤其是複製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作品的效率,尤其在色彩計畫上,有機會提供學生更快更多的試驗結果。
課程規劃
-
01認識花磚文化與美感體驗
學生觀賞相關影片、圖片或實地踏查,聆聽教師的講述、參與討論。
-
02認識美感源於秩序
學生藉由剪紙、基本形設計、四方連續設計等試驗與體驗美感原理的存在。(造形)
-
03分析花磚圖案的隱藏線,藉以了解構成與美感的關係。
學生分析至少三種以上的花磚隱藏線,藉以了解構成中美感的原理。
-
04觀察或踏查生活中可以調整的牆面或地面,應用所學進行模擬改造。
1.\t學生透過觀察拍攝擬改進的牆面或地面,丈量原磚塊的長寬比例與擬進行調整面的磚塊數。
2.\t回到教室進行磚面設計。 -
05應用所學進行模擬改造
1.\t學生持續完成磚面設計。
2.\t運用電腦或紙本呈現自己設計的磚面區域。
3.\t彼此觀摩並分享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