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石』來運轉

核心概念
  • 從課程練習中發現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內涵
  • 能分析業界珠寶設計中所運用的構成美感要素
  • 利用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創作一件類珠寶設計石膏芳香掛飾作品
美感知能
  • 運用『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設計一件石膏芳香掛飾創作
  • 認識『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對稱的古典美學、平衡的現代美感、主從關係凸顯 焦點、組合決定構成樣貌

課程概述

本課程藉由發散的構成練習,進而學習具美感的組合造型,並完成專屬於自己的石膏芳香掛飾。讓學生藉由課程中的討論與分享過程歸納出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可見的視覺文化所符合的構成美感關鍵要素;分析業界的珠寶設計作品,理解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在商業設計上的運用。透過主題式的創作引導,強化學生對於美感構面中的構成運用之經驗,完成一件以構成方面訓練為主的掛飾創作。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經歷過本次的美感課程,能夠知道關於構成的美感關鍵要素,並且可以從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元素發現構成的美感,從歸納分析設計實例中所運用的構成美感要素,進而將此運用在生活中。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除了每週一堂的美術課之外,大部分的時間仍難以跟升學主義脫鉤,如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讓學生瞭解、體驗美感構面,並讓美術與生活產生連結,是本次的課程計畫第一個要挑戰的。對高中的學生來說,進行石膏翻模的創作實屬不易,在翻模技術上,學生以往沒有接觸過,所以教師的示範和說明相當重要。另外,石膏的清潔也要相當留心,整理而言,美感的訓練上是沒有問題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技術上的解決,還有環境的清潔與維護。很感謝能夠申請到教育部的美感計畫,能夠將這樣的資源帶入學校,學生也懂得珍惜每週僅有一堂的美術課,從他們的每一次的創作練習眼神發光的樣子,以及創作的成果,就覺得辛苦都值得了。學生的創意成果總是令人驚艷,對於下回要再進行這樣的課程來說,也給予教師很多的啟發,可以說是最佳的教學相長案例。

課程規劃
  • 01
    構成講解與練習

    教師透過東西方古典紋章式的裝飾符號,也可看到本土民俗編織、寺廟泥塑、原住民文化工藝,講解美的原理原則並分析構成原理,學生分組利用圖案紙模板模擬構成組合練習。

  • 02
    從珠寶設計中探究構成範例

    透過金工蠟雕現成作品,講解美感構成比例關係,建立美感資料庫。

  • 03
    生活佈置點子王

    居家生活擺拍的教學說明,請學生選擇居家擺拍位置角度,則可以就生活場景的搭配來思考掛飾如何計。

  • 04
    芳香掛飾的雕塑構成分析

    從「泥塑」開始進入「雕刻」觀念建立,講解石膏翻模步驟及注意事項。

  • 05
    芳香掛飾創作

    使用習得構成原理進行造形排列組合,進行芳香掛飾創作。

  • 06
    分享芳香掛飾創作

    將掛飾創作進行居家生活擺拍,並上台與同學分享創作心得。

陳芊妤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