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家鄉味不紙如此

核心概念
  • 設計家鄉味的櫥窗,透過紙的分層與變化展示。
美感知能
  • 紙張結合的多變與立體化。
  • 紙盒的分解、重組與設計。
  • 設計不同層次的圖案搭配。

課程概說

本課程實施於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家鄉味是甚麼?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家鄉味可以是禮物、是圖像、是味道、是回憶,課程「家鄉味不紙如此」設計透過櫥窗的方式將家鄉味保存與展現,保存自己家鄉的記憶,展現於他人家鄉的美好。課程分成「不紙如此」和「家鄉味」兩個階段,前者為發現與摸索;後者為創作與討論。

在「不紙如此」階段,以紙張觀察與摸索出發,一張紙的變化到兩張紙的連結,如何在不用黏貼的方式下呈現,也透過分解與重組紙盒,了解其構造並重新規劃適當比例的盒子作為櫥窗;在「家鄉味」階段則是創作的部分,以自己的家鄉為題去思考代表物,轉化與設計代表物成適合紙張變化的構圖,過程中將圖分成前、中、後三個層次,並思考紙張的呈現與櫥窗之間的結合,最後,組合成專屬自己的家鄉味櫥窗。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不使用黏貼的方式,將紙張變化、分層與立體化。
  2. 學生能找到家鄉的代表物,設計出適合紙張變化的圖案。

教師課後省思

並非百分之百的無黏貼

在「家鄉味不紙如此」課程安排是希望完全不用黏貼的方式來展現櫥窗的盒子和家鄉味物件,但教學過程中發現盒子必需要有一邊的黏貼處才能成型且穩定,而學生在製作家鄉味物件時,會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或物件的穩定性而用到些許的膠,甚至想要有懸吊的效果而用到釣魚線,也因此在要求上有些微的開放,不會百分之百的不用黏貼方式,但在教學引導中仍鼓勵學生嘗試不用黏貼,儘管會不斷失誤,但過程中卻學習到錯誤的原因,進而找到解決的方法。

東南亞色彩與原住民文化

有的學生在家鄉選擇上不同其他人以行政區或縣市為主,會因為本身是新住民之子或是原住民,選擇以其他國家或部落為主題去發展,這樣的出發點讓學生更能了解本身的特質外,也讓其他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相互認識與尊重。

Thinklink的分類討論

因時間有限而沒有將作品分區域去討論,但如果未來教學上有機會繼續發展此教案,希望能結合資訊,以Thinklink結合地圖去分類學生作品,讓學生能點選不同區域的地方櫥窗,彼此分享與討論作品。

 

課程規劃
  • 01
    「不紙如此」:紙的立體化

    給予每位學生15x15公分的紙張,讓學生思考如何將一張平面的紙張在不用黏貼的方式下,變化出立體感(割、摺、扭等),觀察紙張從2D到3D的變化。

  • 02
    「不紙如此」:紙與紙的結合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兩張紙不用黏貼的方式下連結(例如:穿透、卡、扣等)。

    教師在課堂中補充與分享紙張的構造變化與生活應用。

  • 03
    「不紙如此」:紙盒的構造分析

    學生從家中收集紙盒,拆解與分析其構造,思考盒子如何在沒黏貼的方式下密合。

    學生觀察拆開後的紙盒邊長比例、紙盒的切割角度與摺痕的位置,再將紙盒組合回原貌。

  • 04
    「不紙如此」:紙盒的構造重組

    根據上週課程蒐集與分析學生已具備紙盒結構的概念。

    教師給予每位學生卡紙,讓學生以上週的紙盒結構為主題,改變其比例,重新設計12x12x12大小的紙盒,其中一面鏤空,形成一個小櫥窗的造型。

  • 05
    「家鄉味」:認識家鄉的特色

    學生思考自己家鄉的代表物(食物/農作物/景觀/建築等),以心智圖方式發想與整理,找出代表自己家鄉的味道。

  • 06
    「家鄉味」:設計家鄉味造型

    根據上週課程中的心智圖中,學生在眾多代表物中選出2-3個,思考如何將代表物的圖象簡化、轉化與變化,設計出適合紙張變化的圖案。

    教師圖案設計教學,融入之前所學的點線面與美的形式,讓學生知道圖案設計的基本概念與運用。

    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能帶入點、線與面的思考,也須考量圖形的虛實變化。

  • 07
    「家鄉味」:物件的組合與層次

    教師介紹櫥窗設計,讓學生了解物與物之間的層次擺放與主次關係。

    給予學生任務,思考家鄉味須以前景、中景與後景三層展現,其方式以紙雕分層為主,搭配學生的巧思變化,例如:揉、摺、卡、穿等方式將紙張變化,不局限於割與裁。

  • 08
    「家鄉味」:物件的層次關係

    給予學生任務,思考分層如何在不用黏貼的方式下與小櫥窗結合。

    學生開始製作家鄉味的分層(第一層)。

  • 09
    「家鄉味」:紙的呈現變化

    學生繼續製作家鄉味的分層(第二層)。

    思考紙張的呈現與變化外,學生觀察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的前後關係與視覺效果。

  • 10
    「家鄉味」:分層的效果

    學生繼續製作家鄉味的分層(第三層)。

    學生在製作分層的過程中,試著放入櫥窗,看看分層的比例效果。

  • 11
    「家鄉味」:不同層物件與櫥窗的組合

    完成家鄉味的分層,並開始與櫥窗組合。

  • 12
    「家鄉味」:完成家鄉味櫥窗

    完成櫥窗家鄉味作品,學生上台展示自己家鄉味櫥窗,並說明自己家鄉的代表特色。

    教師將學生作品拍照記錄。

  • 13
    「家鄉味」:家鄉味櫥窗展示與討論

    師生共同討論與分類家鄉味的主題(食衣住行?代表物特色?)

陳怡妏
高雄市立三民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三民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