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感玩遊記

核心概念
  • 構成的排列秩序
  • 色彩搭配組合和數學比例組合的美感排列與關聯
美感知能
  • 構成、色彩與比例
  • 建築造型構成與色彩搭配

課程概說

引導學生觀察國內外和花蓮車站建築造型,如何進行建築物簡化與排列的構成關係;經由操作建築物造型組合,以察覺構成的排列秩序、色彩搭配組合和數學比例組合的美感排列與關聯;進而討論建築物與生活環境的美感關係。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夠透過建築物的造型組合方式,體驗構成、色彩與比例的美感概念。
  2. 學生能夠理解建築物造型構成與色彩,並搭配比例排列方式認識造型美感。
  3. 學生能藉由國內外建築的觀察與探索,體驗生活環境中的美學素養與品味。
  4. 學生能結合行動資訊工具與線上程式,紀錄學習歷程中的美感構面與經驗。
  5. 學生能察覺花蓮建築文化與人文特色,並啟發對生活文化的美感構面學習。

教師課後省思

  1. 建議在設計教學簡報前,應事先增加學習關鍵處,而技高學生普遍喜歡動手做,因此增加學生操作課程活動,才能更清楚發現學生對美感理解的範圍。
  2. 透過構成、色彩及比例的單元組合,能讓學生聚焦思考方向,清楚認識問題與理解實作設計。
  3. 動手做的建築物課程活動,明顯能夠強化與增進師生的班級互動,增加學生對美感課程內容的好奇與投入,是值得設計與規劃的方向。
  4. 利用拍照及LINE相簿儲存課程方式,讓師生可以在課後討論作品,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思考美感構面議題。
  5. 透過策略性的工具設計,運用建築物方式設計美感活動,讓學生學習到多元的美感構面內容,以及同儕之間的互動模式關係,發現是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慾望,也可以更有效率達到學習美感的素養效果。
  6. 如何檢驗學生對建築物支撐的理解程度,即使學生在操作上能夠創意表現手做能力並達成學習任務,但對於『構成』及『色彩』的比例組合觀念是否真的理解,也是作為教學成效的省思。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學生說明建築物造型現況,進行簡化與美感構成的製作。

  • 02
    第二堂

    學生透過簡化主題活動,找出合適的美感簡化秩序原則。

  • 03
    第三堂

    學生評價建築物造型,簡化造型的構成與紀錄美感歷程。

  • 04
    第四堂

    思考色彩在建築物的美感問題與色彩組合的配置。

  • 05
    第五堂

    分析色彩搭配方式,感受色彩與造型的美感經驗。

  • 06
    第六堂

    學生評價同色與對比色調混搭組合,探索色彩配搭設計。

  • 07
    第七堂

    運用設計思考,進行分析建築與數學的比例美感。

  • 08
    第八堂

    探索美感構面中簡化造型的比例關係與經驗感受。

黃兆伸
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