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原始美

核心概念
  • 透過質感構面課程的引導,觀察並蒐集生活具表面肌理變化的物件。
  • 透過實物版畫壓印技巧,紀錄肌理質感。
美感知能
  • 將平面實物版畫所產生的質感肌理變化,透過泥土捏塑及實物壓印過程,轉化為具表面肌理質感的生活陶器。
  • 觀察植栽與質感陶器間的關係,為植栽設計合宜的質感表面陶器。

課程概述

質感是視覺、觸覺及記憶經驗的總和,本課程透過蒐集質感元素,運用實物版畫技法,將質感肌理做出視覺平面的呈現,透過雙手與泥土的接觸,思考找尋任何捏塑、壓印等物理方式而成質感肌理的樣貌,親身經驗質感生成的過程。最後加入植栽等自然元素,了解生命與質感美存在的密切關係。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觀察感受到生活中的質感元素
  2. 了解視覺經驗及觸覺經驗對質感的影響
  3. 能欣賞質感肌理對物件產生的質感美
  4. 能感受質感的不同所帶來不同的內在感受
  5. 感知質感後能反思自身環境中生活器物的合宜性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質感有基本的認知,進入質感的討論並不困難,然而運用材料去創造質感時,對於材料的熟悉度會影響到學生是否可以把心中所想呈現的材質精確的表現出來。

在選擇植栽時,為了讓學生有多樣的選擇,能與其花器的質感做搭配,於是採購了大量不同種類的植栽,準備及搬運起來是很大的工程,但學生在看到植栽於都很開心能搭配出自己的質感花器,也細心關察植物的質感,最後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搭配的方式,有的同學是選擇香四植感的搭配,有的是運用植感的對比來凸顯彼此的質感,都是很棒的體驗。

課程規劃
  • 01
    發現生活中存在各式質感

    以多樣生活日常物或自然界異材質,引導學生視覺上的質感與觸覺上的質感。並討論質感的多種形式。

  • 02
    蒐集質感物件,學習實物版畫製作技巧。

    從生活中觀察蒐集具質感肌理表面物件三件,透過實物版畫壓印技巧,呈現視覺質感,紀錄於小卡中。

  • 03
    體驗質感生成的過程(一)

    1.藉由雙手與泥土的接觸,感受泥土材料的質感,了解材料土與技法捏塑與壓印是構成質感的兩大要素。
    2.並運用蒐集日常實物及拓壓的過程,在泥塑上產生新的質感肌理。

  • 04
    體驗質感生成的過程(二)

    蒐集日常實物來拓壓,在泥塑上產生新的質感肌理。並嘗試製作完成質感陶器。

  • 05
    質感物件陶器與生活搭配

    尋找合宜植物,栽種於質感陶器中,豐富生活美感經驗。

  • 06
    作品展示及討論

    相互分享其質感生成經驗。

郭育君
臺南市立崇明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臺南市立崇明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