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中希望藉由不同材質的體驗,進行生活中的質感分析,接著以自然材質與人造材質,進而討論質感的意義與價值,學習從細節去觀察生活中的不同質感帶來的不同感受。除了以拓印、複寫收集質感,同時也以黑白攝影的方式蒐集質感,再以雷射列印或影印機列印出黑白灰各式材質底紋,藉用質感底紋的堆疊與排列,進圖像的拼貼。
「質感開心剪大膽貼」選擇單純的黑白灰色系,希望專注在材質紋理的變化,「質感黑白拼貼」運用打破原形再重新組合圖像,讓學生進而體會到「質感」帶來的新視覺衝擊,完成一幅黑白灰為主的手作拼貼作品。
最後「圖像轉生活物」選擇適當生活物品,用熱轉印方式將圖像轉印在物品上,完成獨一無二的文創商品。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本課程可以探索材質之美,從材質實驗中看見偶然形態的美感存在,並思考嘗試以材質表面處理作為設計思考方向,取代現有物件原本的質感的可能性。
- 選擇工具到運用材質的質感底紋進行創意拼貼,變化出各式各樣的圖像,再將各元素組合起來,形成一幅材質拼貼作品。並將拼貼作品選擇適當生活小物,舉凡卡片、杯墊、背袋、Tshirt⋯等等,以DIY熱轉印方式,自創個人品牌的文創商品。
教師課後省思
- 「質感開心剪大膽貼」選擇單純的黑白灰色系,是希望專注在材質紋理的變化,後來改以多色彩的質感拼貼,用於單色的物品也很貼切,不失美感小物。
- 「質感黑白拼貼」運用打破原形再重新組合圖像,讓學生進而體會到「質感」帶來的新視覺衝擊,完成一幅黑白灰為主的手作拼貼作品,這課程學生滿喜歡的,可以天馬行空創造,有別以往既定形象。
- 「圖像轉印生活物」選擇適當生活物品,用熱轉印方式將圖像轉印在物品上,完成獨一無二的文創商品,建議可以再多元,但須考慮到熱轉印與材質的可能性。
-
01生活中的質感
討論生活中的質感差異,以相同物件不同質感呈現不同的觸覺、視覺、嗅覺甚至是味覺的呈現。
-
02生活取材-自然質感採集
1. 對於「自然材質」的質感變化進行探討以及感受,探討自然材質在製作的過程中因其用途的不同所產生的不同質感。
2.採集「自然材質」質感,礦物、樹葉、有機物、木頭以拓印、影印或攝影翻拍黑白照片,建立質感圖庫。
3. 每組蒐集一類,分組分享心得。 -
03生活取材-人造質感採集
1. 對於「人造材質」的質感變化進行探討以及感受,探討人造材質在製作的過程中因其用途的不同所產生的不同質感。
2. 採集「人造材質」質感,塑料類、金屬類、布類、紙類.以拓印或複印或攝影翻拍黑白照片,建立質感圖庫。
3. 每組蒐集一類,分組分享心得。 -
04質感開心剪大膽貼
1.材料:將先前分組共同蒐集各式質感,以黑白灰紋理為創作的素材,在白色紙張進行拼貼。
2. 準備工具:剪刀、口紅膠、鑷子、橡皮擦、鉛筆。
3.平板翻拍,運用軟體snapseed進一步進行局部縮放,增加質感層次及黑白調整、縮放等,建立質感主題質感資料庫。
4. 以單一物像分解,重新以組合,挑選適當的質感練習,選出12種並以完成學習單觀察記錄。 -
05質感黑白拼貼
1.材料:接續上衣潔,拼貼組合的圖像、A4紙張。
2.準備工具:剪刀、口紅膠、鑷子、橡皮擦、鉛筆、牛奶筆。
3.組合拼貼圖像,設計適當的排列構圖,並以牛奶筆修飾細節。
4. 進行構成練習,在10x1cm紙板,將之前收集的質感資料庫,進行拼貼
5.完成一幅質感拼貼後,在貼膠膜完成杯墊。 -
06再造拼貼圖像
1. 用平板翻拍,輸入電腦影像調整。
2. 列印轉印專用紙。 -
07圖像轉印生活物
1.選擇適合的生活物品。
2.進行DIY熱轉製作。 -
08質感穿越生活小物分享
1. 作品打光並拍照
2. 以文字描述對於質感表達的構想。
3. 展示作品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