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從中觀察變電箱與街道的關係,接著觀察校園,找出校園中的基本色彩有哪些,並試著練習用調色,調出學校的基本色和校園中的色彩。
一張紙,是如此的單薄,約能放上口紅膠的小物品,而不讓物品掉落。若將紙摺成波浪狀,則可以因為紙摺的等分多寡而增加其承受力。
本校鄰近大稻埕,一提到大稻埕商圈,就會想到年貨大街和布市,所以一開始則用大稻埕商品的圖片做質感的介紹,並且讓學生動手體驗質感與商品的關係。
以今昔大稻埕的比較開始,藉由影片與照片讓學生對於大稻埕的變化產生興趣,以焦點討論方式請同學觀察、比較、分析、表達所看見的大稻埕,以郭雪湖所畫的南街殷賑的畫作出發。
大稻埕的經濟發展,從一開始的茶產業,繼之而起的是南北貨.布市商業活動,目前文創產業也逐漸蓬勃發展。
七年級新生課程,結合色彩學與美的形式原理,探索構造主題。與社會科和數學科合作,介紹大稻埕文化特色和12個史蹟地點,學生實地採集圖文。數學課程理解線對稱圖形,結合大稻埕建築圖紋,設計具在地特色的建築紋飾,加入有意義的文字,展現在地文化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