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繪葉子、電腦資訊能力鋪排形成印花設計,實踐構成的美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主從關係、整齊與韻律、對稱與平衡的構成方式,在最後舉行下午茶時間實際享受體驗自己創造的生活美感。
本次課程運用鐵絲及連接球將吸管組合起來,透過試驗撐起書本讓學生認識垂吊式和支撐式兩種力的傳遞特性,然後小組進行服裝及帽冠的製作,過程中了解身體尺度擴大身形,穿戴展示後比較美感與差異。
以堆疊的穩定結構為主題,先運用石頭來認識堆疊結構如何保持穩定:例如重心的位置的上或下,支撐面積的大小以及石頭彼此重量的擠壓作用等,形成堆疊結構穩定的因素。
以找尋校園的人物與景物之美並拍攝下來的單元與安妮新聞做連結搭配,開啟學生對視覺與文字的感知。
本次課程著重在色彩和構成的學習,希望引發學生對生活色彩的注意和觀察,並將環境的視覺造型化繁為簡,把在地風景轉譯成一張明信片;說到湖口的代表色可能想到農田的綠色,工業區的灰以及老街的磚瓦紅之外,但藉由實地踏查攝影,啟發色彩的美感能力,引導學生覺察感受,認識色彩的屬性,並通過全班的蒐集更進一步發現家鄉色彩;實作部分將景色做簡化和抽象的「構成」組合,應用「色彩」比例配色,以電腦繪圖創作出風景明信片,而後將感受化為文字成詩,在「城市形色.詩」的呈現中逐步建立美感素養。
校內圖書館結合SDGs書展,設計美感創意課程。透過視覺圖像學習,掌握資訊重組與海報設計,表達對環境的關心,成為地球宣傳大使。學生分類重組17個目標,用架構圖統整組織。選擇一個感興趣的目標,蒐集資料,用心智圖整理,並以資訊圖表呈現。海報設計融合圖像創意,提升美感與傳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