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透過課程活動引導,重新看待生活周遭環境、自然界中的色彩、形態、質感等基本設計要素,用手、用心及五官感覺感受日常生活裡設計的美好。
美感預期成果
- 經由主題課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會學習,並能分享創作理念並進行藝術創作的回饋反思。
- 理解設計理論並能統整資料活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構成方式、媒材工具、多元視覺符號等,實踐做中學的理念,進而將設計運用在生活上。
- 讓藝術真正進入生活,提升生活美感品味。
教師課後省思
- 課堂1:校園點構成
1.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植物花葉枝幹,是否有其他的媒材可以應用創作表現。
2.拍照紀錄活動過程,明確規定拍攝內容,例如:至少6張,過程*4張、單獨作品*1張、作品作者合照*1張 - 課堂2:藍曬點構成
1.晴天拿到無遮蔽的太陽光下曬版,陰天或雨天在教室用紫外線曝光機曬版。
2.陽光曬版需經驗累積,雖然因變數多,效果不太能準確預期,但可能會有細膩的顏色變化,這也是陽光迷人的地方;機器曬版色調較為穩定一致,但也就少了意外驚喜。
3.以8開全版面編排,畫面要有張力,點的大小、距離、聚散、明度差等皆會影響,可以先模擬,再放到藥劑紙上製作藍曬圖。 - 課堂3:117身高的天際線
1.氣球是童心的還原劑!
2.此單元就是要寓教於樂,在遊戲中愉快體驗顛覆習以為常”身高長度”表示方式。 - 課堂4:窗外天際線
1.延續課堂3:117身高的天際線概念,以負空間的概念觀察並表現自家周遭環境現況。
2.要求學生注重完稿細緻度,保持版面線條的乾淨度。
3.此單元,因已近期末,來不及發表,延至下學期第一周上課報告。
-
011.校園點構成(藉由校園體驗觀察點造形)
1-1介紹以點創作的藝術家
1.草間彌生
2. Andy Goldsworthy
3. Richard Long
4.大村雪乃
1-2校園點構成
1.分組校園進行點構成創作
2.拍攝創作過程6張照片(上傳)
3.撰寫心得單(每組一張) -
021.校園點構成/2.藍曬點構成 (能以藍曬法製作點構成)
1-3校園點構成分組報告
1.分組報告
2.教師講評
2-1介紹”點”
1.點的大小、實點、虛點、點的線化、面化…
2.構成方法(規則、不規則排列/聚散/引力…)
2-2 點構成作業(以藍曬法呈現點構成)
1.作業說明2.藍曬法簡介 -
032.藍曬點構成(能以藍曬法製作點構成)
2-3 點構成作業(以藍曬法呈現點構成)
1.刷藥劑
2.點構成配置設計
2-4 點構成作業(以藍曬法呈現點構成)
1.點構成配置設計
2.藍曬圖製作
3.製作報告
2-5 點構成作業(以藍曬法呈現點構成)
1.作品發表報告
2.教師講評 -
043.117身高的天際線(以倒裝視角看待高度這件事情)
3-1氣球與身高
1.氦氣球+3公尺線
2.名片上以迂迴法 描述自己的身高
3.名片依自己的身高貼在氣球線(頭頂上)
3-2報告
1.隨機抓取名片報告(報告別人的內容讓同學猜)
2.合照(呈現班上身高天際線) -
054.線構成/窗外的天際線(能以不同的視角看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空間,能理解線的特性製作線構成)
4-1介紹以線創作的藝術家
1.萊利(Bridget Riley,1931~ )
2.Daniel Buren(8.7cm寬的線條)
3.eric j Eckert(肖像迷宮畫)
4.Andres Amador與Jim Denevan(沙地畫家)
5.Sonja Hinrichsen(雪地畫)
4-2介紹”線”
1.線
2.線的種類(曲線、直線…)
3.線的作用(輪廓、粗細、濃淡、間隔…)
4.構成方法(並列、重疊、交叉、斜度…)
4-3 線構成作業(窗外的天際線)
作業說明--拍攝窗外的照片/30條線(0.3-0.6)表現天際線/線段長度超過畫面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