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參與藝術創作時,我們可以從認識自我開始,除了內在的自我察覺,以及了解在他人眼中「我」是什麼樣貌?認識自我有許多面向,本次課程以身體與空間的關係切入,觀察並且認識,自己與環境的相處關係,近一步認識自我。
課程第一部分。首先,透過身體尺寸測量,認識自我的獨特性、教師介紹人體解剖的比例關係。接著,環境色票的採集,學習色彩調色方法、認識色彩與自我的關係。
課程第二部分。觀察生活中圖文編排的構成,學習圖文編排的方式。
課程第三部分。依照上兩部分的觀察學習,整理資訊,透過構成的學習,完成版面的配置,將探索後的資訊轉化成圖文編排的形式,製作一個屬於個人美好青春期的使用說明。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從身體尺寸的測量認識自我的身形比例。
- 生活環境中色彩的組成。
- 美感技術
- 人物的繪製(比例)
- 圖文編排(構成)
- 調色練習(色彩)
- 美感概念
- 認識人體解剖的基本概念。
- 認識調色的基本概念。
- 其他美感目標
- 無
教師課後省思
- 抽象的形容詞具象化:(1)執行困難: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缺乏引導學習者如何將抽象的形容詞具象化的過程,導致學程表現程度參差不齊。(2)課程修正:加入將抽象概念轉換為具體、可觀察或可感知的形式的課程。協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抽象概念,使其更具體和可視化。
- 圖文編排:(1)執行困難:由於作業未限制版面的造型,學生盡情嘗試各種造型,然而這也使得圖文編排的難度大大提高。(2)課程修正:在實作之前,增加一份練習作業,讓學生有機會鞏固基本功,然後再著手進行創作。
課程規劃
-
01我的身體尺寸測量_軀幹與身體的比例
1.測量身體尺寸:五官、四肢、軀幹等。
2.比例:認識人體解剖比例,觀察不同比例對於生活產生的影響。 -
02我的身體尺寸測量_身體與空間的關係
透過測量與認識比例,觀察身體與空間的關係。
觀察樓梯與身體的可能地擺放關係、身體與物件造型的的互動關係。
例如:凃維政《身體測量》、raqarq《Disturbing Neufert》 -
03我的色彩
1.觀察所處環境中的色彩。
2.與同儕分享,討論色彩帶給他人的感覺。
3.色彩心理學。 -
04繪製「我的使用說明」一
1.使用説明書圖文編排的觀察。
2.構成:版面配置的練習。 -
05繪製「我的使用說明」二
從前一節課程中觀察學習到的排版,將自身與空間物件的關係繪製成「我的使用說明」。
-
06我的使用說明書大展
1.同儕互評。
2.教師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