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色彩排排讚(111-2臺中至善國中)

核心概念
  • 描述色彩的意象
  • 能思考以色彩表達抽象概念
  • 能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討論
  • 能對自己的色彩創作進行反思討論分享
  • 能了解色彩的意象,能小組合作討論
  • 具有色彩的美感 / 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角色
  • 了解友善色彩處理 / 環境中的色彩
  • 觀察環境中色彩的可能 / 生活中有什麼色彩問題
美感知能
  • 能選擇合目的的色彩處理,能對創作進行反思與分享
  • 能處理色彩的調和對案例表達觀點,並聆聽他人經驗

課程概說

學生能藉由色彩實驗去觀察與分析生活環境中的色彩美感。
色彩是視覺型式美感的第一印象,也是帶給人視覺感受的最先之感知,
學生將透過體驗環境中的色彩蒐集,發現調和色調與衝突色調的存在,讓學生能夠描述色彩意象。
並藉著在環境中的色彩隱身術學習活動,通過模擬再現的過程去理解色彩,以及校園落葉色彩美感分析實驗,完成合目的性的色彩處理。
也在經過美感訓練之後,在處理與環境相關的色彩問題能夠做更好的選擇。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討論,具備描述色彩的意象的能力,並能夠透過配色傳達設計的意圖。
也能思考以色彩表達抽象概念,對自己的色彩創作進行闡述與反思討論,且能透過同理心產生多元的美感包容。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其實是非常有主見且純粹的,運用現在推動的平板或電腦教學可以得到很快又很好的效果。
  2. 就色彩而言,以深色為基底色較受學生喜愛,偶爾有特殊色的愛好者,如綠色、粉紅色等。
  3. 而基底色外,以主題色作為主題的配色方式也是學生較喜愛的配色方式。
  4. 學生對於色彩的描述如不經指導,只能以口語化簡單描述,但如在課程中講授強調有關明度、 彩度等要素的定義,對比、漸層等美感形式,並能以實際色塊操作,讓學生理解,並在過程中要求學生將色彩的術語表達出來,則能讓學生的描述比較精緻且專業。課程執行雖然目前都是對於色彩的練習與操作,未來學生在面對需要色彩配置的生活應用上會較有概念,也會具有能夠通盤 考量環境的相互影響的能力。
    雖然是小小的開始,但對於整體的社會美感將會產生影響與提升。
課程規劃
  • 01
    色彩大蒐奇

    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生活環境中的色彩琳瑯滿 目,究竟在生活環境中有多少不同的色彩? 請學生先行分組,並以抽籤的方式一組一色以手機去蒐集校園 環境中的色彩

  • 02
    色彩隱身術

    學生藉由第一堂課程了解同色調的微妙差異與調和後,各自選擇色調場景並嘗試以背景之調和色進行「色彩隱身術」色彩實驗,並將成果拍照上傳,並分組與全班分享色彩實驗中獲得的心得與感想。

  • 03
    色彩吸睛術

    色彩既然是美感第一印象,環境中為了傳達商業或是 重要訊息,會將色彩的搭配採 用衝突的色調,請學 生蒐集環境中衝突的色彩搭配,並上傳到「至善國中 美感教育」臉書社團,並分析色彩及帶來的感覺後, 完成色彩學習單,敘述出相關色彩搭配傳達的訊 息,並在之後進行進行分組課堂分享,讓學生能說出 色彩在生活中扮演的傳達角色

  • 04
    落葉色彩分析

    藉由第三堂課程了解衝突色調造成的視覺衝擊與視覺 傳達後,請學生蒐集校內環境的落葉,分析落葉色 彩,包含色相、明度、彩度的分析,使用 pantone 分析色彩主色調, 以及色彩主色調在落葉上所佔的 比例

  • 05
    落葉色彩配置

    根據落葉的造形進行構成分割,再調配出落葉本身的色彩進行上色,分析落葉不同色調的比例以進行上色
    比例的配置,學生能藉此自主體會到美感差異有其因果及美感存在。

  • 06
    格紋色彩分析與應用

    經過前述學習活動歷程,學生發現並探索了調和色調 與衝突色調在環境中產生的美 感變化,最後一節課請學生蒐集日常生活中的格紋色彩實例,分析其中色 調搭配與比例配置,藉此自主體會到美感差異有其因 果及美感存在。

蔡善閔
臺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