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從包裝乾燥花束開始,挑選喜愛的紙材包裝,再進一步討論可以調整的方向:
1.發現原來好看/自己喜歡的顏色未必是「適合」的色彩,顏色搭配應該有其目的性。
2.應該客觀從主體:花束的顏色中去尋找更恰當/有美感的紙材。
再從生活中的 NG 用色中,提供自身住家附近「招牌配色」來探討:彩度發揮的作用,類似配色與對比配色對招牌物件的合用性,再加入色彩意象的探索;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自己能歸納出配色的規準,最後再次修改花束的包裝,從中驗證,期待學生能思考何為主、何為輔?而包裝不該喧賓奪主,並再次檢視自己用色的準則,而隨著物件增加,學著多花一些心思思索,試著理解並運用色彩之間的關連性,能讓顏色的使用多而不亂,營造有整體感的畫面。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從生活的體驗而來,也當用於生活,而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但雜亂無章的街道色彩(建築景觀與招牌)常讓人無心駐足,所謂的城市美景也是有限的,所以矯正用色觀念便成首要,因此帶著學生先看見彩度,再透過選色及配色的練習,累積對色彩的敏銳度,知道色彩間的關係,並且能理解顏色的存在和周遭的環境息息相關,進而尊重所處的生活環境。所謂美好的配色重要的是適不適宜,而非單純只是個人喜好厭惡的問題,畢竟色彩不會單獨存在,而當兩種以上的顏色組合在一起時,即是配色,提醒他們能觀察事物的本質,學會在添加其他色彩時,做出適宜的選擇;而生活環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色彩,當物件增加時,如何用色彩營造整體感,需要抽絲剝繭,用心去分析,思考色彩間的關連性。期許學生們在這過程中,不僅能累積對真實環境的觀察與感受,也可以提升美感經驗。
教師課後省思
- 且花材也有效期,整理時間及保存時間都要好好拿捏。花材有些經過剪裁後會掉葉子及花瓣,環境整理不易,如要永久保存,建議花束可以再噴固定劑。
- 花材顏色與紙張的安排較需要教師多方準備,課程進行建議在美術教室以小組為單位, 若在普通班教室則管理不易。
- 男學生較不喜歡此類課程,但如果結合節慶及賦予意義,接受度較高。女學生傾向自留,所以課程結束後,還有延伸發展,將剩下的小花材與紙張做成書籤小卡。
-
01第一堂課:發現目標
請學生從桌上各色的紙張中挑選一張喜歡的顏色留著,接著修剪、綑綁乾燥花束,並將紙張製成花束包裝。期望學生藉此體會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未必是適合的色彩,顏色的搭配其實有其目的性。
-
02第二堂課:發現彩度
自製簡報講述自然界中的警戒色與保護色,商業設計中色彩配置的目的性:高彩度與低彩度的應用。讓學生發現彩度的存在對生活的影響至關重要。
-
03第三堂課:發現色彩的意象
延伸上周課程,再從生活中的 NG 用色中,提供不適合的招牌色彩,讓學生思考招牌上文字的特質,試著重整配色,感受色彩的具象及抽象聯想。
-
04第四堂課:發現配色種類
讓學生練習調製與呈現高低反差的兩種色彩,並感受這兩種不同的配色,其目的性為何?高彩度能創造前衛感、低彩度展現和諧耐久性。從中挑選適合的色彩呈現,並互相觀摩分享。
-
05第五堂課:發現風格
讓學生思考包裝的目地和意義,修改第一節的花束配色,並挑選適合的彩帶裝飾,再思考給予花束一個適合的形容詞,即為風格的表現。
-
06第六堂課:發現整體感
延伸上周進度,思考此風格適合的贈與對象,再配置合適的卡片色彩,並互相觀摩分享, 讓學生思考色彩的整體感如何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