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藉由生活中的物件觀察、實際參訪和動手實作中,讓學生對設計有產生基本概念,並提升學習動能,學期初用觀察作為第一單元,從生活環境切入,培養學生對細節觀察的敏銳度,並能將自己的思考轉化為視覺呈現,藉由多次反覆的視覺化練習,熟悉軟體操作、做中學嘗試版面構成,在期末編排歷程檔案時能有比較好的呈現。
學期中以生物作為觀察設計研究的素材,校內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學生在高一校訂必修課程中有校園植物相關課程,在這個基礎上,基本設計課程以仿生設計為主軸,訓練觀察力、思辨力、思考力及創造力。教學活動配合本校學生的特性,以操作課程為主,在動手嘗試的過程中歸納整理出具體概念,同時以異質分組進行合作學習,透過操作、小組討論再操作的過程加深學習印象,並在過程中培養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課程兼具實作及論述結合數位融入教學,期待學生能更容易將所學應用至未來情境中。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美術教室走廊的半開放空間。
- 校園動植物。
- 校外踏查的空間、環境。
- 美感技術
- 運用擴散及聚斂思考練習。
- 軟體排版操作。
- 資訊視覺化練習。
- 結構練習。
- 草模製作。
- 美感概念
- 設計思考。
- 版面規劃與配置。
- 造型與機能的關係。
- 其他美感目標
- 完成具有美感且簡潔扼要的歷程檔案。
- 延伸校本跨領域課程「校園植物探索」,在了解如何辨識植物之後,能對生物有更深的觀察,與另一門跨領域生物選修課共備。
- 能認識仿生設計,並完成實作練習。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的課程素材選擇學生每天上學通勤都會使用到的公車站,和日常生活環境關係密切,藉由自由挑選學校山腳下的不同公車站,各組提出改造計畫。讓學生能依據使用者觀點思考如何改造,過程中對設計思維有更深刻的體會。
日常生活的元素往往是學生最能深刻觀察的設計素材,能夠較輕鬆地入手,並且更積極參與相關討論。未來的課程也將繼續挑選生活中的素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
在這次的課程中,起初繪製平面設計圖,學生的想像力常常無限延伸。然而,開始製作模型時,小組才發現空間有限,或者難以容納所有預想中的設備。立體模型的設計製作階段能更切實際引導學生思考,有助於學生具體考慮空間限制和實際可行性。
-
01認識基本設計課程架構
1.\t介紹本學期課程。
2.\t藉由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理解設計和藝術的異同。
3.\t課程前測(用來分組教學)。 -
02在生活中觀察設計
1.\t藉由美術教室走廊的兩個半開放空間討論校園改造前後的設計差異。
2.\t以使用者的觀點在空間中觀察、體驗,指出喜歡的設計和不符合使用的設計。
3.\t小組發表後,統整各組的觀察,討論使用者和設計者觀點的異同。 -
03認識設計思考
1.\t認識設計思考流程。
2.\t將上一節的觀察結果進行討論,小組提出不符合使用的設計診斷和可能的改善方案。
3.\t各組發表後,各組意見交流,互相補充想法。 -
04能統整、整理討論所得,並進行適切的視覺編排
1.\t小組討論:如果要將校園NG設計改善計劃提案給學校,要怎麼編排訊息。
2.\t將訊息整理到排版軟體中,進行初步的編排、發表。
3.\t練習使用軟體排版,在軟體中設定版面邊界、框架。
4.\t觀察各組的版面以及提案計畫,互相觀摩後,提出修正方案。 -
05認識松山文創園區的歷史建築、了解替代空間的概念、認識設計點、能規劃觀察紀錄表
1.\t認識替代空間,小組搜尋一個替代空間進行個案研究,向全班介紹。
2.\t認識設計點以及設計相關的獎項。
3.\t小組討論自己小組下週校外參觀的設計觀察重點,以及搜尋的作品類型。
4.\t各組規劃自己的觀察紀錄表,並進行小組分工。 -
06參觀松山文創園區(將配合段考時程調整) 實地感受認識替代空間、能在生活情境中進行觀察練習
1.\t文創園區歷史建築實查。
2.\t生態步道踏查,討論人與環境指定題目。
3.\t設計獎作品探查,並紀錄指定項目。(作品速寫、設計師、得獎紀錄、設計特色等) -
07能實際運用構成之美、能利用軟體進行版面構成
1.\t利用視覺資訊圖表來介紹踏查記錄。
2.\t利用排版軟體完成指定作業。
3.\t各組介紹得獎作品,並分析設計。
4.\t分享展示成果、共評回饋。 -
08藉由生物觀察色彩與機能的關係
1.\t回憶高一的色彩單元,色彩心理和色彩與文化部分。
2.\t認識生物色,理解其中包含的通訊、隱蔽等功能,為適應環境的重要手段。
3.\t小組選擇研究生物色中的化學色或結構色,並搜集查找相關的案例,製作成資訊圖表介紹給全班。
4.\t進行色彩機能運用腦力激盪遊戲,加廣學生對實際運用的認識。 -
09認識仿生設計
1.\t藉由實際案例認識仿生設計
2.\t分析仿生設計中的機能和造型關係。
3.\t小組研究分配的指定項目,進行討論。 -
10仿生設計研究
1.\t認識指定生物的結構、生理運作、棲息環境等。
2.\t各組利用平板蒐集、整理資料。
3.\t將資料整理至白板上,完成該生物的資訊圖表,介紹小組研究給全班認識,並拍下小組資料以利後續研究分析。 -
11仿生設計發想
1.\t從上週研究的生物中,挑選個案進行設計發想,發想時需兼顧造型及機能面向。
2.\t小組討論並優化設計,並動手嘗試製作草模。 -
12仿生設計提案大會
1.\t從模型中調整原始單位形,使作品更具美感。
2.\t小組進行設計提案報告,同時共評互評。
3.\t小組修正計畫後,決定材質以及適合的顏色。
4.\t列出需要採購的材料工具清單。 -
13仿生設計作品實作
1.\t小組動手實作上週提案的作品。
2.\t各組同時進行操作記錄。 -
14仿生設計發表
1.\t作品發表與互評。
2.\t回饋修正建議
3.\t作品棚拍。 -
15學期作品集整理、製作
1.\t觀察作品集的版面構成,挑選適合自己作品的方式進行排版。
2.\t學期歷程掃描、照片檔案整理。
3.\t將本學期歷程排版製作歷程檔案。 -
16發表及優化學期歷程檔案
1.\t完成歷程檔案後發表。
2.\t同儕共評並填寫優化方案,回家完成後上傳平台。
3.\t課程回饋及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