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百年的老屋和花磚,在城市更新的速度下,大量快速地消失,學生在生活也少有機會欣賞到台灣花磚之美。本次課程以花磚為主題,結合「色彩學」及「美的原理」的概念,讓學生從觀察開始,發現台灣花磚常用的色彩及畫面構成方式,並實際調出不同彩度、明度的色票,利用色票進行配色及畫面構成,拼貼交疊成創意花磚,最後張貼在美術教室牆上裝點布置。
美感預期成果
- 熟悉台灣花磚之美。
- 了解如何使用重覆圖樣組合出具有美感的形式。
- 了解如何運用明度、彩度變化進行適當的色彩搭配。
- 製作具有構成美感的花磚圖案。
教師課後省思
因排課因素,教學實施對象為國一生,尚未有充足的先備知識,因此在上此課程前,先從基本的線條、素描、美的原理、色彩學等單元教起,直到實際操作此美感課程時,時間稍嫌急促,若是將此課程安排到國一下學期來教學,學生的先備知識較為成熟,時間上也會較為寬裕。
學生在拼貼時,因紙張較厚,用膠水不易黏貼,建議使用白膠,黏著力比較強。
-
01認識花磚
1. 認識花磚:台灣花磚、西方Majolica(15分鐘)。
2. 花磚設計原理介紹:單位形、二方/四方連續(15 分鐘)。
3. 花磚拼拼樂:每組發紙花磚若干組,打散放入夾鍊袋中,組員領取後,先依花色分類,接著試著在桌上排出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組員互相欣賞排列的成果。 -
02色彩觀察與配色
1. 欣賞台灣花磚,並了解花磚的構成原理:單位形 (單塊花磚)如何美—對稱、主從、律動;排列起來 如何美—反覆、統㇐、主從。
2. 以四分之㇐塊為基礎,畫出與之對稱的其他四分之三, 完成㇐塊花磚設計。 -
03色彩調色I
1. 每人取四開水彩紙一張,摺出12格13x13公分的摺線。
2. 使用壓克力顏料,以色彩三原色(洋紅色、青色、黃色),調出二次色(橙色、紫色、綠色),平塗在中間三格。
3. 以中間三格色彩為基礎,調適量白色塗在左邊三格(明度變化),
再調類似色(紅橙、藍紫、藍綠)塗在右邊三格,完成十二格色紙製作。 -
04色彩調色II
1. 每人取四開水彩紙一張,摺出12格13x13公分的摺線。
2. 使用壓克力顏料,以色彩三原色(洋紅色、青色、黃色),調出二次色(橙色、紫色、綠色),平塗在中間三格。
3. 以中間三格色彩為基礎,調適量白色塗在左邊三格(明度變化),
再調類似色(紅橙、藍紫、藍綠)塗在右邊三格,完成十二格色紙製作。 -
05圖案剪貼構成
將十二張色紙裁剪下來,運用剪紙技巧,用自製色紙剪出不同對稱圖形,最後拼貼在自製色紙上。
-
06成果欣賞與討論
將作品展示於美術牆上,讓學生欣賞同儕間的作品並做討論。
曾任 archicake 企劃總監,現為吾然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經歷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樂農館核心策展團隊,《凝視雨都-藝術家的基隆》專書計畫主持人,擔任2015-16臺北街角遇見設計計畫主持人,三次參與策劃2017年、2014年、2013年臺北設計城市展。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