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構「城」之美

核心概念
  • 拼貼藝術:透過圖像應用,拼貼至畫面並組成一幅完整作品
  • 構成:搭配視覺圖像之排列組合,與美的形式原理,產出多元的想像畫面
美感知能
  • 圖像符號的應用、空間感的察覺與表現
  • SDGs的第13項目標—氣候行動、19項重大議題—環境

課程概述

過去一年,全球環境挑戰不停歇,包括氣候變遷、海洋危機、森林大火等等,在未來我們人類所生存的環境將面臨種種極端氣候、甚至天災發生,而我們生存的社會環境究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究竟城市是以毀滅、荒蕪的姿態存在或是朝向新能源的發展,或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早已不再是地球環境,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思考氣候變遷帶給人們的影響,同時人類該有怎麼樣的行動和態度去面對此刻的環境議題。
課程當中將透過照片圖像與手繪創作,以超現實拼貼手法呈現未來世界的樣貌。

美感預期成果

以構成為美感核心,讓學生能在平面空間有效地進行美感表達,漸漸加入圖像符號形成視覺傳達,同時學生能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進行議題的反思和行動。

教師課後省思

在執行過程中,學生在空間表現上較弱,雖是以超現實空間為概念,但部分學生只是單純拼貼圖片,而未考慮物件與房間結構的關係,導致原先具有深度的空間,常導向平面化的呈現。後續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前景、中景、後景的空間變化,並提供示範,展示錯誤與正確的拼貼方式,能讓學生理解如何使空間更加合理。這樣的示範,也可以用在城市拼貼。最後的成果有點像是城市地圖,教師在提供建築素材時,可以試著讓他們打破原本建築的樣貌,以不同的視角去看城市,不然學生很容易被既有的圖像綁住。
素材的部分,多是教師準備各樣的二手書籍、雜誌,書籍的主題可以多挑選設計、建築、室內設計雜誌為主,學生有相對多的素材可以剪取,也可以在準備多元的平面拼貼素材,例如紙膠帶、霧面色紙等等。

課程規劃
  • 01
    拼貼構成—美的原則

    1. 拼貼藝術介紹:立體派、達達主義、普普藝術。
    2. 構成排排看:利用物件進行構成排列練習,將美的形式原理融入至排列的條件當中。

  • 02
    畫面構圖

    1. 空間感建立:重疊、比例縮放、消失點透視。
    2. 視覺焦點建立:十字、三分法、均衡、S型。

  • 03
    空間構美—拼貼藝術

    圖像拼貼練習:媒材取自報章雜誌當中的照片,以房間作為拼貼場景,進行超現實空間的創造。
    認識拼貼藝術家的作品與創作手法,並運用上堂所練習的空間構成原理完成作品。

  • 04
    構「城」之美—發想

    在氣候變遷下,未來人們所生存的環境究竟會是什麼樣貌呢?
    1. 認識古代及傳說的城市的組織設計。
    2. 以古代及傳說的城市為樣本(天空之城、進擊的巨人、龐貝古城、馬丘比丘⋯⋯),思考未來城市之樣貌,並將想法繪成草圖。

  • 05
    構「城」之美—創作

    媒材取自報章雜誌當中的照片,將城市面貌以拼貼手法完成,同時也可搭配手繪圖像作為輔助或裝飾,完成屬於自己的未來城市。

  • 06
    構「城」之美—發表

    將城市樣貌與小組同學進行串連,拼出大型的未來城市,最後進行各組的發表。

蕭雅心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