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原住民編織環保布墊設計

核心概念
  • 美感構面的基本認識。
美感知能
  • 辨識及製作各種不同的編織材料應用在各種形式與不同材質的造型上。
  • 識別大自然素材與人工素材的差異與嘗試運用。

課程概述

本課程設計製作原住民編織布墊,構造應用將結合藝術生活美感與具有實用機能的手工藝原住民編織製作布墊,可以運用部落、校園內不同的材料的質感,樹枝、植物、葉子等來製作立體構造的原住民編織杯墊。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課程探索族群文化,增進彼此文化認識與交流。
  2. 藉由探訪家鄉文化的過程,找回對自我文化價值的認同。
  3. 能運用色彩、質感、材質解決設計的問題。
  4. 讓學生設計環保布墊並了解美感六大構面。

教師課後省思

對象為本校體育生,課程設計上以設計成簡單、活潑化、生活化、創新化、實用性(杯墊)為主的課程以及動手做完成的作品,才能引發學習興趣。

課程規劃
  • 01
    了解原住民族群文化

    分組彙整資料並繪出心智圖及簡報,介紹原住民文化脈絡與特色,增進彼此文化的認識與交流,藉由探索家鄉文化,找回對自我文化認同,學習同理心與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

  • 02
    探索連結與淵源

    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思考彼此生活與文化特色的共通性,探索相似之處的淵源是否有其關連性,認識多元文化價值。

  • 03
    製作原住民編織環保布墊構造應用學習資料及介紹

    欣賞原住民編織之影片,分析描述各部落文化特色、各族顏色、圖騰等的認識。

  • 04
    概念發想與設計規劃

    依美感的六個構面(色彩、比例、質感、結構、構造、構成)發想材質,製作出原住民編織環保布墊的美感及文化意涵。

  • 05
    參觀史前博物館戶外教學

    參觀史前博物館戶外教學。

  • 06
    原型製作

    考慮造型、材質與美感,將發想圖合力完成。

  • 07
    構想測試與方案改進

    持續完成編織環保布墊製作並進行測試及改進,編寫成果展示敘事腳本,注入文化內涵,預備成果發表。

  • 08
    學習反思與心得回饋

    分組上台成果發表,教師設計回饋單與評分表,回饋單發給每位學生填寫個人課程中所學習到的心得回饋,評分表則是讓學生參與評分並表達出個人觀點。

羅同光
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