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剪出童話國度,繪出夢境之彩

課程資訊
  • 學校:新北市立板橋國民中學
  • 教師:李雁堯
  • 課堂:視覺藝術

課程簡介

剪紙藝術又稱為母親的藝術,是自古老年代母親為家人心懷祝福所使用的藝術表現方法,富有溫暖質樸的特性。更因材料容易取得,風格多變,是老幼皆宜的一種藝術表現方式,適合用來呈現童趣、傳說等帶有民族想像色彩的題材。

本課程會認識到剪紙藝術在藝術家楊士毅、馬諦斯、Agneta Flock生命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亦能體驗摺剪、中式插剪、自由造型剪等技法,並透過閱讀安妮新聞中「童話·傳說與他們的產地」篇章進行創作靈感發想,醞釀出自己的童話創作畫面。

綜觀整體課程,具有多元文化與風格的藝術分享及練習,題材選擇也相當自由,是一堂鼓勵學生放手創作並兼具樂趣的一門課程。

課程目標

  1. 能認識生活中的民俗藝術,欣賞民俗藝術之美。
  2. 能理解民俗藝術之功能與價值,並探訪生活中的民俗藝術。
  3. 能了解民俗藝術之不同風貌與造型意涵。
  4. 能欣賞民俗文化融入藝術與設計創作之多元表現。
  5. 能應用傳統文化特色融入當代生活設計。
  6. 能接觸不同文類題材表現方式,擴充閱讀範圍及策略。
  7. 能夠思考和比較不同報刊的面貌。

教師課後省思

  1. 課程時數略為不足-九年級運作常會因段考、複習考中斷學習,學生使用剪刀的技巧先備能力比預估中薄弱,因此在練習插剪、摺剪的部分時數不夠充分,影響其後創作時設計圖稿的思維運作,可再增列協助學生將構想草圖轉化為剪紙稿件,及套色教學,使作品更加完整。
  2. 對於童話的發想及素材蒐集,教學手法可切得更細,給學生更多時間互相分享故事的趣味。大部分的同學在翻閱安妮新聞都是心情愉悅,有的讚嘆其插圖、有的喜歡內容,然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是3C動漫(視覺為主)陪伴長大,因此要分享小時候喜歡的童話故事,多思緒困頓,需要較多時間醞釀,建議可在閱讀安妮新聞的部分增加一個以臺灣為產地的傳說故事,讓學生討論、查找足以代表臺灣之童話/神話故事,列出該故事創作元素,強化創作與自身文化的連結。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