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雲林是個農業都市,仍然保留許多傳統文化,包括廟宇、布袋戲、糖廠、眷村等。本課程上課時間是國文科目延伸的彈性充實課程,因此每個活動,都可以搭配國文課本的文本。此課程是從文本〈散戲〉延伸出的活動課程,課文內容描述歌仔戲的沒落,感慨曾經輝煌一時的戲團終究有散戲的一天。不僅有歌仔戲,任何傳統文化都有面臨新舊文化衝擊的一天,可以適應潮流而轉型的文化,可以保留根基並持續創新;但是無法轉型的舊文化,最後都會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因為想保留雲林特色文化以供後人知悉,也讓學生能更了解自己的故鄉,因此搭配安妮新聞的「自拍拼圖」和「藝術感受力」,設計本課程「美景拼圖」,讓學生拍下雲林在地風景,並挑選一首詩句,該詩句要能搭配美景拼圖,表達自己對於雲林風景的感受。
課程目標
- 理解文本文意,認識文學傳遞的文化內涵。
- 理解文本內涵,認識文學表現技法,並進行實際創作。
- 運用文學歷史的知識背景,欣賞藝術文化之美,並培養對於美的感受力。
- 能創作與美感相關之成品,並與他人分享自身的美感體驗。
- 藉由自主與他人的交流,習得溝通互通與社會參與的技能。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堂為充實課程,因此我將國文課本每課都設計不同教材延伸活動,並嘗試搭配不同美感教育,因為本課程無須繳交成績,導致有些學生繳交作品意願不高。如果未來有時間放到正課的文本延伸活動,繳交狀況應該可以改善。因為我持續有設計教案,除了本科目較案外,亦有和其他老師進行跨領域教案設計,每一次學生反饋的成品,都可以啟發我未來的教學規劃,並設計更多元的教案,本課堂成品也會放入設計的教案裡頭,盼望未來可以設計五冊國文課本的美感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