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比例大作戰

核心概念
  • 合宜的比例
  • 比例的美感
  • 生活環境中物件的比例規畫
美感知能
  • 物件比例的來源
  • 比例的影響
  • 合目的的比例規畫

課程概說

帶著學生從觀察寶特瓶的規格設計開始,發現器物的比例其來有自,比例規畫得宜,效果能加乘;反之,流於孤芳自賞,甚至可能造成生活上的不便。首先,淺探人體工學,延伸至模矩的出現;接著研究各種矩形器物的比例,並藉由搭配圖片的邊框比例,比較對原圖片的影響;再透過字體與框架的關係,讓學生察覺局部與局部以及局部與整體之間比例的不同,而這些不同會帶來甚麼樣的感受?最後,透過書腰的設計規劃,讓學生試著把這些感受具體呈現出來,期待他們不僅能考量色彩的搭配,也能注意到比例上的拿捏,該展現甚麼?需顧慮甚麼?可以達成甚麼樣的目標?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在課前雖能在搭配色彩時,做出類似配色與對比配色的差異,也能察覺到不同的配色方式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但也僅止於挑出顏色而已,顏色的搭配還缺乏一份協調感,故帶著學生觀察生活中物件的比例,去發現比例如何影響美感,並藉由書腰的設計思考,引導他們試著有意識地控制色彩面積及文字的空間比例(粗細大小和位置的關係),能更敏銳地留意這細節上的差異,對於美的感受能有更進一步的覺察。

教師課後省思

部份學生使用水彩作畫時,經常是一支筆從開始用到結束,而這個現象在他們用黑筆描邊時,又更為明顯,線條似乎就只是一種線條,缺乏有意識地處理線條的粗細,透過這個課程,讓它們在第三堂課月曆製作時,嘗試使用不同粗細的筆種處理畫面中的元素,雖產生了不合適的比例規畫,但互相觀摩分享後,也能調整自己下個作業的設計,有小幅度的成長。然而,有極少數的學生把原書籍的書腰帶來參考著做作品,較缺乏自發性的調整,作品很完美,但卻是模仿的結果;所以,日後再進行此單元時,得留意避免學生把原書腰帶來。

課程規劃
  • 01
    比例何用

    學生觀察寶特瓶包裝飲料瓶身的規格,教師提問尺寸設計的依據?引導他們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物件也有一定的尺寸規格?再做初步的人體工學探究,延伸至黃金比例的由來及生活上的應用及改變。

  • 02
    完美比例

    探討生活中各種矩形物件的比例,思考其設計的依據?再分組讓學生試著為同ㄧ張圖片安排不同比例的畫框(襯紙),並觀察不同尺寸的畫框對圖片的影響,有何感受?排列圖片時,需要如何調整?想想哪一種最適合?

  • 03
    比例大作戰

    探索字體比例,4~5人一組,用0.5cm的麥克筆在A6、A7、A7、7.4x7.4cm及A8的紙卡上,分別呈現相同的文字(第二個A7文字內縮六成,其餘皆滿版呈現)。各組發表,觀察比例的影響,哪個最具有美感。引導他們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比例問題,帶出招牌字體的問題,再思考台灣的招牌文化還有哪些問題。

  • 04
    量身訂做的比例(一)

    學生自備一本課外讀物做書腰設計,先想好文字內容,再決定適合的書腰顏色及觀察適合的比例位置,並思考文字群字體大小的比例安排。

  • 05
    量身訂做的比例(二)

    學生用打格子的方式安排文字於書腰上,教師提醒他們留意文字的顏色(黑或白二選一)及粗細,完成書腰的製作後安裝於書本上。

  • 06
    29個比例

    展示各自套上書腰的書籍,互相觀摩作品,讓學生票選成功的作品,並試著分析作品中哪些地方具有美感。

王莉雅
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