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我的色彩拼盤

核心概念
  • 色彩的原理
  • 色彩在傳統文化中的意義
  • 色彩在生活應用中的趣味
美感知能
  • 色彩的分類與特性
  • 知道刻意用色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 了解整體配色提升價值感

課程概說

1. 透過輕鬆活潑的操作課程,帶領學生體驗美感經驗,同時置入美感理論。
2. 生活化的課程設計,引領學生在平日生活中注入美感經驗,進而表現生活美感。
3. 綜合高中學制,高一不分科,為進入職業學程作準備,將來可以把美感智能運用在各專業領域。如餐飲學程的餐點製作融入美感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1.透過仔細觀察,從大環境到小細節,從自然到人為空間,發現生活環境中的色彩元素。

2.了解所觀察到的色彩現況與色彩學理論的關聯。

3.靈活運用色彩的搭配或變化,形成有主題思考的用色計畫練習。

4.於班上發表後,分享於社群平台,進一步與讀者討論。

 

教師課後省思

1.同學在色彩觀察的部分不容易紀錄、表達,未來可以給更詳細的引導或學習單。

2.「色彩計畫」適合安排在後續延伸課程,比較有充裕的時間。

3.有些棒球隊原住民學生特別注意到「紅色食物有益心臟血管」的說法而特別揀選紅色材料,五行色彩觀念已經直入心中。

4.如何幫助學生「在校園外的日常生活中也能主動留意美感體驗─從色彩出發」會是個好題材。

課程規劃
  • 01
    色彩觀察與理論

    色彩觀察1:觀察生活大環境中的色彩,街景、商店、校舍、教室、家裡、房間等。
    色彩理論1:走進彩色世界,理論對應「色彩觀察」單元。
    色彩觀察2:觀察生活細節中的色彩,手邊的器物、服飾、食物、信仰、習俗等。
    色彩理論2: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陰陽五行與色彩關係。
    色彩觀察3:觀察自然界的色彩,山海自然環境、花草樹木果實、時間與季節等。
    色彩理論3:大自然的色彩,生態與生物的色彩呈現(鳥類的夏羽、動物的保護色等)。

  • 02
    色彩體驗

    色彩大拼盤,運用乾燥乾果在白色盤子做擺盤配色練習,說出食物色彩與五行的象徵,以及對身體食補的對照。拍照記錄,發表解說,並品嚐。

  • 03
    色彩計畫練習

    分組作業,對室內設計、服裝設計、漁村形象設計,或部落文創設計,擇一做一份小組色彩計畫。 上台報告分享。

蔡安泰
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