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首先讓學生實際觀察校園建築與植物,透過小組討論,了解自然演化的結構,認識基本結構的美感,透過問題與學習活動讓學生認識重力作用與力的傳導了解穩定的結構。讓學生了解結構的作用與力的傳達關係,透過材料狀態的改變手法可以達成結構的平衡穩定。
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了解穩定的結構與對稱及規律的配置關係,透過問題延伸讓學生思考結構設計(如何建構具有比例均衡剛剛好的結構配置)。最後進行小組實作,繪製草圖與討論心得分享並且能依構想完成結構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透過觀察植物與建築,懂得自然演化的結構,並對結構基本美感有所認識。
2. 能透過體驗活動了解結構作用,懂形成穩定結構的因素。藉此了解對稱與規律配置對結構的重要性。
3. 能體驗分組分工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了解結構設計中比例均衡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課程的規劃與實際上課落差。
越詳細的課程安排越能引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對象作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對於美感課程較過去的視覺課程有興趣。做中學的效果印象深刻常有驚喜。
2. 考量實際授課對象間學習差異。
學習動機非僅透過有趣課程安排能完全主導。肯定美感課程給予學生新樣貌的學習模式。針對不同學習對象,課程的延伸與轉化教學方法顯得重要。
3. 整體教學環境影響學習成效
學校課程安排的支持與注重主導課程的教學成效。能擴大實驗對象與結合實際生活美感應用對校方來說會有效鼓勵老師們參與。
-
01觀察大自然
讓學生實際觀察校園建築與植物,透過分組討論,了解自然演化的結構,認識基本結構的美感透,過問題與學習活動讓學生認識重力作用與力的傳導了解穩定的結構。
-
02生活中的結構
了解結構的作用在於力的傳導及如何形成穩定的結構。對照生活中結構了解結構設計在求取一種適當的結構配置。透過PPT舉例比例均衡產生美感的結構物。
-
03結構美感
了解平衡穩定的結構如何達成。透過PPT舉例說明讓學生懂得不同材料與技術手法營造出的知名建築與藝術品。
-
04問題延伸實作
各組以前一堂課的問題延伸做出討論(問題延伸討論活動),透過草圖與討論結果做出結構設計。
-
05回饋
各組間分享各組討論發想的動機過程草圖,以及自己該組組員自我實際作品完成後自我分析討論結果。各組相互觀摩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