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近來,常見辦公桌或書桌上許多文創小物,總是主打『療癒系』的Q彈材質,藉由手指的觸感以及可愛的造型,擄獲大家的芳心。
藉由『質感』構面的認識與體驗,讓學生去思考這些創意小物與質感的關係,透過實驗活動,學習不同材質在觸感上的運用。並嘗試材質搭配,設計一款具備美感的療癒小物。
從質感的認知體驗,到合宜材質的使用,最後思考美感的問題,培養帶得走的美感態度。
美感預期成果
期望學生能藉由材質的認識,到選用合宜的材質,製作老師所指定的任務—療癒的創意小物。除了具備觸感外,並加入美感於作品中,且能發表從課堂中學會了什麼,獲得了怎樣的美感態度。
教師課後省思
市面上常見的文具與材料不容易開發特殊的質感,黏土、樹脂土、保麗龍膠、白膠、棉花…等所製作的物品還是不同於矽膠、塑膠這類有彈性的質地,因此,質感課程的方向或許不錯有新意,但在材質的開發上還是有些難度。
課程規劃
-
01質感面面觀
1. 藉由美感電子書,談記憶質感。2. 藉由學習單,寫下你對觸感的記憶。3. 思考何謂療癒小物?療癒小物與觸感的關聯?
-
02Q軟的實驗
1. 以 Q 軟為例,嘗試用不同材質質做一個球體,例如:氣球丶海綿丶棉花丶黏土等。2. 談談不同材質在觸感上的體驗,並記錄下來。
-
03堅硬的實驗
1. 以堅硬觸感為例,嘗試用不同材質質做一個物體,例如:木材丶塑膠丶橡皮擦丶紙張丶石頭等。2. 談談不同材質在觸感上的體驗,並記錄下來。
-
04療癒小物製作一
1. 運用嘗試過的材質實驗,製作一款具備觸覺功能的生活療癒小物。2. 除了具備觸覺的功能,美感與美觀的調整,是課堂上需要去解決並操作執行的。
-
05療癒小物製作二
1. 運用嘗試過的材質實驗,製作一款具備觸覺功能的生活療癒小物。2. 除了具備觸覺的功能,美感與美觀的調整,是課堂上需要去解決並操作執行的。
-
06療癒大評比
參觀並實際觸碰各組作品,評比與分析材質與療癒系的對應關係,並談談這個美感課程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