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個性環保提袋

核心概念
  • 生活中質感意象
  • 縫補技法運用
  • 用視覺表現質感
美感知能
  • 質感因人而異的感受為何
  • 人類需靠觸覺來加強視覺感受
  • 不同材料材質的變化運用

課程概說

透過生活中各種不同材質收集來讓學生觀察各種材質並探索質感差異,藉由視覺、觸覺的口語描述,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清楚表達不同材質的質感,並藉由分組討論發表不同材質給每個人的感受有如何的不同,再經由不同質感拼縫的個性袋創意,來表現質感上視覺與觸覺的既衝突又協調的美,在不同的材質中尋找每個人對質感有怎樣的觸覺感受,再嘗試將不同質感的材質物組合成個性袋,最後展示並小組報告分享所使用材質的質感的視覺觸覺感受為何?該拼湊出來的個性袋又是想要展現怎樣質感的創意表現。

<個性環保提袋>運用不規則的、零散的各種零星布頭布料或舊衣廢物利用,用一堆任意的風格不一的碎布拼接縫製個人特色提袋,再增加許多不一樣的材質物如拉環、毛線球、扭扣、緞帶、、、等等蒐集到的各種材質物,每一個不同材質區塊和色彩搭配都會為這件作品增添個人特色。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清楚描述不同質感所帶來的感受為何。
2. 透過引導跟實作能夠了解質感的觸覺與視覺差異性。
3. 學生能分辨不同材料的質感。
4.學生能夠運用各種媒材跟簡單縫紉去創造個性環保提袋。

教師課後省思

收集生活材質物時總是會有認真收集跟完全不收集的孩子,分組進行收集材質物似乎能利用同儕力量督促被動學習的孩子,偏鄉孩子普遍的活潑個性反應在材質組合上會有意想不到的創意表現。

課程規劃
  • 01
    簡報介紹

    教師簡報介紹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材質且進行小組搶答

  • 02
    抽籤分組、分組收集

    不管抽選到的組員與自己熟悉與否都要盡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從不同收集物中去發現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質感目標物

  • 03
    拍照紀錄

    各種材質的差異變化組合〜分組進行

  • 04
    拼縫紀錄、整合紀錄

    物件質感表現創作「質感意象」〜小組製作

  • 05
    創作發想

    將不同形狀的目標質感物組合成創意圖象

  • 06
    作品發表

    用語言來描述不同材質組合成的圖象創意發想概念

徐瑛英
苗栗縣立三灣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苗栗縣立三灣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