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得感動

核心概念
  • 質感的美感與體驗
  • 能欣賞不同質感所具有的美感
  • 質感與功能的關聯性
  • 體驗質感的表面處理
美感知能
  • 深入認識材質之美
  • 描述質感特徵的使用詞彙
  • 生活中材質的原形與表面處理
  • 天然質感與人造質感的差異
  • 同一種物品可以有不同的質感表現
  • 透過不同技法的表面處理方式,會改變材質的質感
  • 功能性會影響材質表面處理的方式

課程概說

質感是視覺、觸覺與經驗運動的統合概念。從美感電子書中了解什麼是「質感」,經由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探索質的的特色,如:粗細、軟硬、冷熱、蓬鬆、緊張、光澤等。透過質感經驗的資料庫累積,豐富美感生活經驗。

透過一系列的質感體驗課程,引導學生從自身周遭出發,經由校園探索與觀察發現環境中的各種質感,覺察自然的質感和人工質感的使用,體驗並思考不同質感帶來不同的視覺與心理感受。

藉由學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紙」來探索材質之美,分析不同的紙張功能,認識不同紙類纖維材質。從材質實驗中看見偶然型態的美感存在,並思考嘗試以材質表面處理作為設計思考方向,取代現有物件原本的質感的可能性,進而能嘗試思考並完成感恩卡創作,最後進行投遞美感的活動。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對校園質感進行收集與分類。

2. 能描述不同質感的差異。

3. 能對校園中的質感進行探查與討論。

4. 對案例表達觀點,並聆聽他人意見。

5. 能以折、壓、撕、刮、刺…進行紙張質感表面處理產生偶然型態的肌理效果。

6. 能感受課程體驗中的美感發現與再造經驗。

教師課後省思

1.在「偵探大搜查」的單元,教師用微觀的視點秀出校園相關照片〈ppt〉請學生根據照片中的細節,猜出可能位於學校的哪裡?課程中增加較多互動對答的時段學生反應熱烈,對老師所秀出的照片有高度的興趣,很能引起學習的動機。

2.對於走出教室實地觀察校園中的質感、收集質感,學生是相當的開心。

除了認識校園質感的多樣性,也從學生的反應回饋中,看見學生開始會留意生活周遭的各種材質,對於生活當中的美感開始有了些「感受」,會開始試著「思考」可以如何更好。

3.學生利用紙張模擬質感時容易將重點擺在造型,尤其是喜歡手作和手比較巧的同學會欲罷不能的想做造型,因他們覺得這樣比較美,教師須適時的提醒學生,質感的觀察    才是重點。

 

課程規劃
  • 01
    課堂一

    認識質感之美

  • 02
    課堂二

    偵探大搜查

  • 03
    課堂三

    校園質感大發現

  • 04
    課堂四

    紙感.質感

  • 05
    課堂五

    超級變變變(同紙.異質)

  • 06
    課堂六

    超級變變變(同紙.異質)

  • 07
    課堂七

    美感應用家:四季卡片創作

  • 08
    課堂八

    美感分享家

賴玉萍
苗栗縣立興華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苗栗縣立興華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