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生活裡的質地發現與再製

核心概念
  • 培養學生關懷環境的習慣
  • 擴增對質地的抽象感受經驗
美感知能
  • 構成:美的原理原則
  • 比例:單位形概念
  • 秩序:單純整齊的美感

課程概說

美感應該是在生活中對於美的發現與創造的能力,希望能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經驗,以經由活動中學習的方式導入對美感的體驗,讓學生發現其實「美感」的可能性存在於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裡,只要常保持身心靈的輕鬆愉悅,要發現「美感」的存在,其實不難,所以我想要帶著學生,藉由課程中的活動對校園與住家周圍的質感進行美感的重新觀察與體驗,累積發現美感蹤跡的經驗,讓學生體驗到「美感」也是一種能夠在同學間相互討論而有所感的語言,使自己成為協助堆砌「美感」的一塊磚。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建立出校園質感資料庫,在校園中進行陳設獲得其他學生對美感教育的認同,且能建構出秩序整齊的概念對校園美感的助益。

學生能對家庭歸納出更深的認同感,並能透過質感小書紀錄家中成員們個別意義的質感,並書寫各質感小物對每位成員的意義。

教師課後省思

此次課程操作僅著墨於表面質地的複製,以相同的質感與色彩讓學生能聚焦於質地美感的發現,並藉由相同比例的作品地排列來導入美感教育中整齊與秩序的概念,之後可以就材質的差異性進行課程的開發與延伸。

課程規劃
  • 01
    質感搜查小隊

    校園中質感的美感踏查

  • 02
    家庭質感放大鏡

    思考與發現屬於 ”家”的質感

  • 03
    美感組構拼盤

    討論與分析比例與構成的關係

  • 04
    我家的質感小書

    家庭小書封面質感構成設計與製作

  • 05
    校園質感資料庫(一)

    依照食、衣、住、行、育、樂等主題進行小組討論與模組構成規劃

  • 06
    校園質感資料庫(二)

    依照各主題進行小組模組再製

廖定詳
雲林縣私立正心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雲林縣私立正心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