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葉.紙的質之美

核心概念
  • 用五官認識質感(記憶質感)。
  • 材料與技術的演進質感的變化越來越豐富。
  • 日常用品的質感反映了每個時代的價值觀。
  • 符合需求的質感(用合適的材料製作符合使用者需求、適合環境條件的物品與空間才會有好的品質)。
  • 單一與群體的質感視覺遊戲。
美感知能
  • 質感的種類與功能。
  • 每個時代的(陶瓷)器物的質感所反映價值觀。
  • 了解可塑性高材質(紙黏土)構造物的視覺表現方式多樣化的可能性。
  • 應用可塑性高的材質「構造」方法於生活中的事物。
  • 質感的視覺遊戲單一與群體的排列組合。

課程概說

藉日常造形物讓學生發現「什麼是質感?」;以「蛋的變身秀」讓學生進一步發現質感包含了材質本身的特殊屬性與人為加工後所表現在物體表面的感覺。
讓學生探索、體驗可塑性高的材料特質,從做中學思考因著哪些加工技巧有著不同的五感感受與呈現。
配合高二美術課本中「陶瓷藝術」、「雕塑造形的禮讚」單元觀察器物的質感所反映每個時代的價值觀,讓學生探索發現日常用品充滿豐富多變細膩的質感來自每一次的選擇。
進行校園踏查,感受「新中」校園植物之美。以可塑性高的材料(紙黏土)作為工具,進行「一葉一故事」置物容器的設計,試驗出具材質美感、盛裝生活記憶與環境的生活小物。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學會構造、材料對於美感造型的影響,並能理解,可以應用在生活中。
2.學生能經由練習構造組合活動,對影響美與造型的關鍵有所思考和理解。
3.能思考構造組合方法、運用簡易技巧表達美的創意。

教師課後省思

(一)感謝:美感教育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計畫所有工作夥伴們的熱情付出與努力,特別是南區基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行政團隊及助理夥伴的支持與及時協助,以及本校行政團隊支持與協助,計畫才能順利完成。
(二)參與美感教育課程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計畫能透過共學、研習,與時俱進的學習才能夠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能,不斷的為教學現場注入新活力與創意。期待108學年後,美感計畫能啟動新的發展,造福社會。
(三)執行過程中,學校各項活動與教學時間之重疊期間,雖影響學生對教學的反應,例如:段考期間,學生較關心學科成就的準備;園遊會、籃球比賽……等學校特色活動時,學生會投入較多時間、精力準備……。未來可思考如何將美感6大構面和學校特色活動結合發展主題,發現生活中處處是美感。
(四)此次計畫申請經費以4班2萬元為原則,因考量未來大學繁星推薦高中在校評量之成績公平性,本校普通科高二共5班學生全部皆列入計畫對象,相對壓縮給予學生材料之補貼。

 

課程規劃
  • 01
    變身大考驗

    可塑性高材質體驗與特色了解;藉「原來是紙」的造形物及其美感,並深切體會材質的變化。

  • 02
    「塑造.創試記」造形練習

    可塑性高的材質(紙黏土)造形立體構造物的方法。

  • 03
    睹物思情

    觀察器物的質感所反映每個時代的價值觀,讓學生探索發現日常用品充滿豐富多變細膩的質感來自每一次的選擇。

  • 04
    一葉一故事

    帶領學生進行校園踏查,感受「新中」校園植物之美。以紙黏土作為工具,撿拾的樹葉發想,進行「一葉一故事」置物容器的設計。

  • 05
    小物大集合

    藉展示感受個別與群化的質感變化,並分享在學習歷程所遇到的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最後達成目標的方法。

李真美
國立新營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國立新營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