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小葉曲

核心概念
  • 對生活質感的重新認識與重新定義。
  • 開放感官用細膩多元的方法觀察生活質感。
  • 能模仿/分析質感及再造質感。
美感知能
  • 理解質感獲得方式不只視覺一種接收器。
  • 了解質感大多是富層次與多元性的。
  • 透過質感的模仿/分析更接近事物本質

課程概說

何謂質感?五感又是哪些?老師準備各式乾果榖類讓學生從看-聞-摸好好感受其不同的特色及差異性。接著,讓另一個重要質感接收器─腳,隔絕環境很久了,所以讓學生脫下鞋再野放校園,聞聞青草跑跑跳跳用腳讀大地。體驗完手眼鼻腳再回到教室,滿室的葉片等著孩子,每片葉子都有各自不同的質感姿態。先從好好摸一片葉子開始,再來畫下、寫下葉子不同的質感:又毛又厚的、又毛又薄的、又毛又札的、又乾又硬的、又硬又厚的、又滑又硬的…等。再以紙為指定素材,初階實驗開放讓孩子有選擇性選擇接近的紙材加工成為筆下的質感切片,進階實驗則限制用紙,只能用單一紙質營造出多元的質感。從課程的層次堆疊中引導學生認識質感,知道質感,進而製造質感。希望每一階段的課程都讓孩子回到真實的生活,感受生活環境,啟發對細節的觀察與想像。
(本課程為連堂課程。)

美感預期成果

1.加深對容易對易忽略事物的觀察,讓學生從對自然物發現質感的豐富語言。
2.能分析質感的層次及豐富性,訓練學生反覆觀察及文字的細膩度。
3.學習將抽象的感覺如刺刺的、有絨毛感、有溼潤感…透過紙的處理轉化為實質的展現。
4.期盼學生從質感的再現中厚植經驗資料庫,並使之成為生活經驗的美感。
5.訓練思考分析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1.因課程調整為連排的關係,人數由原訂8班更改為5班。
2.以榖類乾貨觸摸為引起動機再到用腳體驗校園,讓手腳都能體驗質感的差異。
3.增設學習單。

課程規劃
  • 01
    什麼是質感?看-聞-摸乾果體驗

    摸豆比賽、恆河猴故事、學習單。

  • 02
    野放校園,用腳讀大地

    觀葉、讀葉、畫葉、寫葉(質感分析)。

  • 03
    質感大觀園

    欣賞不同業界如磁磚、貼皮木紋、壁紙在人造質感上的表現。初階實驗:質感切片─選擇不同的紙質進行(葉子)質感切片。讓學生了解透過工具的使用配合材質可營造出不同的質感。

  • 04
    質感小葉曲

    進階實驗:使用單一紙質進行質感再造,讓學生了解透過工具的使用可以讓平凡的單一紙材具有多樣而豐富的質感表情。

陳純瑩
高雄市立右昌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右昌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