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Logo解構 美感成功

核心概念
  • 色彩與構成構面的綜合表現
  • 解讀logo設計是否合乎美感要素
美感知能
  • 了解logo的構成元素
  • 了解環境中的色彩系統
  • 了解美感logo的條件

課程概說

成功鎮位於東岸偏鄉,無論政府單位或民間團體一直沒有辨識度很高又富於美感的標誌(logo),因此我們構想透過這個實驗課程帶領學生從「在地色彩調查」、「地方代表圖像構成」的歷程,到「logo解讀與美感剖析」。延續106-1的色彩構面課程,我們首先來找尋東岸小鎮的代表色:可能包含有海洋藍色系、山林色系、漁村色系、東岸農產色系等,建立成功鎮色彩庫。接下來蒐集地方各式logo,解讀其中的色彩與圖像構成是否合乎美感要素,並討論提出改進意見:如何使它更能呈現有美感的「地方味」。後續的延伸課程再運用這些地方特有的代表色加入圖像和線條來創作一個富有地方意象的標誌,同學升高二以後可以運用自己的設計作品來做為各科報告封面、備審資料,未來甚至可以將這個概念延伸設計在文創表現,或行銷觀光及地方特產之用。

美感預期成果

結束後辦理成果發表:學生經過色彩及圖像構成的賞析訓練之後,可以判讀logo設計的優劣或特點,並且以搭配圖文口語發表方式提出改版建議,包含:

  1. 展現地方精神的色彩運用。
  2. 更符合美感構成的logo版面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1. 同學平常不太留意生活中的標誌、討論起來比較生疏。
  2. 對環境色彩不夠敏感,要不斷提示。
  3. 還有許多特色景觀同學沒有留意到,沒有蒐集到(如漁村景觀),未來可以引導學生多方觀察。
  4. 後續延伸課程:讓同學使用平板電腦繪圖或剪貼,嘗試運用所取材的「地方色」做簡單創作。學生大多喜歡卻保守,少有同學發揮想像、放手大膽創作。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建立在地色彩資料庫:使用手機、相機與色票;色彩app的介紹與使用方法;指派回家作業。

  • 02
    第二堂

    認識logo;指導學生蒐集與分類。

  • 03
    第三堂

    賞析傑出的logo設計案例。

  • 04
    第四堂

    老師示範地方logo案例的美感解構:分別檢視其色彩與構成要素。

  • 05
    第五堂

    分組討論現有logo的優缺點,提出色彩與版面構成的改版建議,並說明改版理由。

  • 06
    第六堂

    分組課堂發表,老師講評。

蔡安泰
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