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東山咖啡物語

核心概念
  • 合宜的生活美感。
  • 質感與比例構面的能力。
  • 質感與比例交互作用。
美感知能
  • 質感是材質樣貌,起源於觸覺。
  • 質感是一種語言,具有象徵寓意。
  • 質感受到量體、型態、比例的影響。
  • 比例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 兩異質感的比例關係會產生不同的品味。

課程概說

本課程實施於台南市立東山國民中學。

香醇的東山咖啡,帶來五感的生活品味,肇始「東山咖啡物語」主題課程。
本課程整合質感與比例構面能力,從恐怖箱的觸覺活動開始,喚起視覺的經驗連結。其次,引領學生以眼代手,藉由詠物詩三步驟,擴充質地的聯想與象徵意義,以提升質地美感深度。同時,探索不同質地在量體、型態的表現。緊接著將課程延伸至距離學校一公里的「東山咖啡文化」,以調查品嚐區的材質應用現況,連結學生舊經驗(漫畫人物)談比例關係,進一步操作比例工具模組,練習兩構面交互作用關係分析與探索,最後應用於議題指示東山物語:吊牌、圓柱型玻璃罐標籤及咖啡香皂。

美感預期成果

1. 影響學生對於質感與比例的敏感度。
2. 主動操作工具,體驗分析探索兩構面交互作用的歷程,提高整合性的美感力
3. 找出東山咖啡物語的關聯物,建構在地產業美感文化的可能性。

教師課後省思

1.十二堂主題課的實際操作,經歷微調之後,除了咖啡桌上關聯物運用兩堂課之外,其他各階段都可在一堂課內操作完成。偏鄉東山國中的學生表現,出乎我意料之外,能夠在進度內完成,並且說出自己的感受。
2.以每堂課的重點為要,為了減少學生製作杯子蛋糕技術問題與時間的掌控,教師協同童軍教師負責製作,準備素面蛋糕。由於學校烤箱只有一台可用,花了5堂課時間製作,實在耗時。未來操作此單元,可考量購買現成為主。
3.在進行蛋糕表面質感處理,往往出現學生選擇自己想要吃得裝飾物,少數會思考主體。這種現象以國二生最為嚴重。

課程規劃
  • 01
    質感

    階段一:恐怖箱嗎?喚起觸覺與視覺的連結。 階段二:挑選材料觸覺連結視覺,紀錄質地訊息。

  • 02
    比例

    階段一:走讀東山咖啡文化館。

林武成
臺南市立官田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立官田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