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質感與手機殼

核心概念
  • 質感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質感知覺表現構面
美感知能
  • 能了解質感是觸覺到視覺的轉移
  • 能分辨不同質感的特色
  • 能體會質感與生活的連結

課程概說

本教學活動主要能讓同學在生活中能感受環境中的質感,並能嘗試讓質感體驗與表現與感受連結。首先帶領學生在教室內與學校周圍的環境(從居仁國中→綠川→宮原眼科,後調整為從居仁國中→演武場)探索不同的質感,拓印質感並記錄感受。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整理的質感描述挑選適當媒材黏於透明片上作為各式質感索引,教師再適時以質感圖片引導學生欣賞藝術家或設計師嘗試以質感觸發情感或知覺所進行的創作,最後請學生試著以挑選的質感材質來進行手機殼設計,並說明此手機殼的質感表現、適手感程度,並說明使用的情境最後將作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相互欣賞。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質感的探索與記錄,希望讓學生能看到、能感受生活中的質感,再透過質感的分析與整理,能了解質感的知覺感受,並藉由製作質感索引能分辨不同材質所呈現的質感特色,使用情境,最後以質感手機殼的製作,能讓學生能實踐質感與生活運用的連結,打開質感體驗的五感。

 

教師課後省思

透過這次的美感課程,發現同學對於自己生活中所使用的東西會更有知覺地去感受各式物品的材質,並試著用不同的材質來表現不同的感受。

在教學準備中,可以依據學校及社區的特色來準備質感課程的圖片與材料。本課程的質感手機殼拼貼材料的選擇是以學校周邊特色的老屋新建為目標而準備,因此每一組所呈現的手機殼質感差異不會太大,若時間允許的話,建議可以請學生留心自己生活中的不同材質物品,加以收集與分類,作為自己個人的質感索引,這樣一來學生更可體會質感內容的課程。

課程規劃
  • 01
    質感介紹與質感記錄方式示範(拓印於描圖紙)

    質感簡介,運用描圖紙紀錄、拓印身邊的不同材質的質感。

  • 02
    學校周圍環境質感探索與記錄

    從居仁出發走到演武場沿途記錄、拓印質感畫面與紀錄感受。

  • 03
    質感感受描述整理並製作各式質感索引

    依整理的質感描述,用適當材質製作成比例索引,小組討論說明材質特色、質感感受。

  • 04
    展示彼此的質感索引,教師導入質感創作鑑賞

    教師以以設計師/藝術家各式質感創作的範例帶領學生欣賞。請學生挑選適當材質作為手機殼,並說明何以使用此材質?可用於什麼情境?

  • 05
    質感手機殼製作並請學生說明材質樣貌、適手感關係

    利用2種以上的媒材製作質感手機殼設計,並說明此質感的特色與適手感程度與此情感表達之間的關係。

  • 06
    作品展示,欣賞與討論

    小組排列展示作品,並說明此手機殼的質感感受與使用目的,彼此共同欣賞作品。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