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Ilhaformosa! 福爾摩莎茶席

核心概念
  • 能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故鄉的美好,,對人事物珍惜,對時空變化有感,能安靜地傾聽自己的內心。
美感知能
  • 透過單元一,在地美感文化的實際體驗,了解到在地美學的多元豐富。

課程概說

福爾摩莎茶席,是一個試圖以在地人文歷史為出發點,體驗台灣東部在地美感的課程。福爾摩莎茶席,也是包容的生活美學的展現。課程設計的核心理念是包容,因為花蓮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所在,所以,以容納、包容生活的概念,進行理念探索,與課程操作的美感素養課程。課程內容的設計是混搭「色彩」、「質感」、「構成」、「結構」、「構造」等五項視覺形式構面,強調美感與生活的依存關係。課程的學習資源整合自:東華大學藝創系,部落文化與藝術家,美感教育團隊。

美感預期成果

了解美感教育,並非是一種流行或風潮。美感教育關係自己用什麼的姿態存活著。關係著運孕育著在地人文與歷史裏頭。自然與土地的故事。美感教育不是外面被看到的樣子,美感是不小心經歷了一種打從心裡的感動,而想去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內在動力。

 

教師課後省思

(一)教學觀念與理念的釐清:

為什麼是茶席? 美感的生活儀式(整體而非分割)

為何要有茶席? 體驗式學習,在地文化與歷史的關聯。

要怎樣的茶席? 學生主導設計的海岸茶席(福爾摩莎茶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茶席課的跨領域合作:

茶席課不是單純製作物件的課,茶席課需要靜與緩的內在精神,所以,茶席課這次以文學的模式在防風林進行,透過自然與文學讓學生安靜緩慢下來。這時茶席就可以變成了自我覺察的生活儀式。

(三)未來茶席課的啟動:

由學生全程指導茶席的規劃與設計,老師提供茶席的相關想像即可,讓學生學會計畫與執行,老師變成輔助支援的角色。

 

課程規劃
  • 01
    單元一、在地美感的體驗與想像

    (海灘取釉):感受海岸/採集漂流木/造爐

  • 02
    單元二、茶道具

    ( 南島樹衣) :(布染校園植物)

  • 03
    單元三、海岸茶屋

    (日常遊戲): 結構與構造遊戲

  • 04
    單元四、花席儀式

    (天皇駕到):擺盤美感練習

  • 05
    單元五、花席款待

    (海岸茶屋) ( 文學露地): 茶屋,設席及其過程

王文宏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