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構成

核心概念
  • 構成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構成與色彩構面
美感知能
  • 了解何謂合宜的構成概念
  • 了解生活實例中構成運用的概念

課程概說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了解構成在生活中運用的特性,並且思考與討論生活中例子的優點及缺點。教師再安排幾何的畫面練習,以幾何的線條與塊面組合排列,引導學生思考怎麼樣的組合方式是好看的,最後讓學生觀察記錄「自己的地圖」,將對環境空間的具體轉換成抽象的組合方式,利用紙張排列,將組合的概念以平面的方式呈現,最後再加上色彩,讓學生運用構成的概念與美感設計出「自己的地圖」。

美感預期成果

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對構成的概念從生活環境開始,再以幾何圖形的方式進行平面的畫面組合,最後以地圖的方式讓學生將構成的概念融入設計之中,期望學生日後能將構成概念運用於作品集設計、校刊編輯、畢業紀念冊編輯….等。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設計要引導學生將地圖轉換成平面幾何元素並不難,但是要修改使其變得更美觀漂亮是比較困難的部分,因課程時間安排太過緊湊,應再思考如何將平面設計的元素及方法妥善運用,未來課程可逐步增加較多色彩的部分在畫面安排之中。

課程規劃
  • 01
    生活中的構成

    教師向學生介紹生活中的構成實例,如文書版面的編排、地圖的設計、便當餐點的擺盤、房間的布置……等等。教師引導學生先討論校園地圖的設計及以臺中為主題的地圖設計組合方式,請學生討論之後寫下這些編排方式的優點及缺點。

  • 02
    幾何練習-黑白拼湊的視界

    每一個學生都裁切一張30x30公分的紙張,及拿到15x15公分黑色紙及白色紙各一張,請學生以幾何圖形的方式裁切15x15公分大小的黑色紙及白色紙,並且組合之後排列在30x30的紙張上,可局部重疊但不可丟棄任何裁切下的紙張,全部皆須使用,完成三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後拍照記錄,最後再擇一進行黏貼。

  • 03
    我的地圖-色彩與構成

    延續上一堂課的練習,每一個學生裁切一張30x30公分的紙張進行「我的地圖」練習,學生事前先去探訪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地區,以拍照及文字記錄的方式蒐集資料,參考第三堂及第四堂課的作品畫面構成方式。

  • 04
    分享與回饋

    教師將全班學生作品展示排列,請同學分享黑白拼湊的平面作品與「我的地圖」分享理念故事,其他同學再給予回饋。

其他美感課程